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77章 群星闪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后晋割让燕云以来,中原百姓时常历经辽军铁蹄蹂躏。”

    “故而构筑长城防线,保境安民,是国家根本方针大策略。”

    “有幸天降机遇于大宋,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不修德政,宠信奸臣,构陷皇后萧氏、皇太子耶律浚。”

    “如今辽国离心离德,崩溃在即。”

    “固大宋上下,应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选取此时,建功立业,收复燕云,一统山河,告慰祖灵——!”

    哲宗小皇帝的这道圣旨,掀开了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河山的序幕。

    公元1086年,大宋元佑元年,大辽大安二年六月底,朝廷明发旨意,调动五大战区所属精兵强将汇聚东京府汴京城西侧的岳台。

    岳台,亦称“太岳台”,位于开封府浚仪县宣德门前天街西第一岳台坊。

    是唐、五代及北宋时期测量日影的场所。

    后周显德三年(956),王朴在上呈《钦天历》的奏陈中第一次提出以岳台为“地中”。

    王朴认为,在岳台树圭测影,“日之所至,气之所应,得之矣”,天地所合、阴阳所和,满足“天下之中”的特点。

    其说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背景,唐末五代时期,开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日益重要,取代洛阳成为“四方辐辏”。

    后周沿用开封为首都,太祖郭威欲于广顺四年(954)举行新王朝的首次南郊大礼。

    太常奏“郊庙社稷坛位制度,请下所司修奉”,遂在开封增修了坛庙等国家礼仪设施;世宗亲征淮南时,宰相王朴留守开封,“广新城,通道路”。

    经过几番大规模修整,开封的首都职能更加完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只有文化地位稍居洛阳之后。

    王朴凭借岳台在唐开元年间各测影地里位居中央,且影长更接近“天下之中”一尺五寸的特征,将“地中”名号冠于开封之上,这是在文化层面对开封城的建设。

    因此此次北伐的点将台就放在了‘岳台’,突出大宋对于此次北伐的势在必得。

    “抽调南方战区所属安南都护府、戎州都督府燕达、王恩、李常杰北上听令。”

    “抽调东部战区所属所有战船部队北上广济河驻扎集合听命。”

    “抽调西部战区所属种诂、种谔、种诊、姚兕、姚雄、折继祖、折继世、折克柔、折克行、折可求、王韶、董毡等人东进汴京听令。”

    “抽调中央战区所属狄谅、狄谘、狄咏、沈从兴、顾廷烨、郑骏、郑骁、段成潜,段成泳,耿介川,钟大有,刘正杰等人听命。”

    “命令北部战区所属郭逵、章楶、种师道、种师中、姚古、姚平仲、宗泽、高遵裕、刘昌祚、阎鸣、景喻等人严守防区,静候北伐大军。”

    在枢密院连续五道命令的下达后,整个大宋瞬间沸腾。

    如此大手笔的五大战区一起调动,这可是自神宗朝设立五大战区后的头一遭。

    尤其是枢密院调动名单中,那一个个骄兵悍将,堪称震撼。

    而所有人都意识到一件事儿,那就是北伐契丹,收复燕云的时机终于到来。

    已经卧病在床,八十八岁高龄的杨文广听闻此信,立马上书朝廷,希望能够随军出征,见证收复燕云的过程。

    奈何这事儿都没用韩明等人出手,如今偶尔参与朝政的哲宗小皇帝直接给否了。

    要知道老爷子这个岁数,还带病在身,那简直是大宋的国宝一级,谁敢让他亲自出征。

    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于哲宗小皇帝来说,八十八岁的杨老爷子,比祖父、曾祖父还要岁数大,这完全是国宝。

    因此在批复的奏书中直接否决了对方了提议,这可把老爷子难受的够呛。

    最后把脸求到了自己的老友,已经退休颐养天年的英国公张文弼身上。

    两个老爷子都是八十的高龄,一见面一合计,感慨时光不多,应该为大宋的盛世献出最后一舞。

    他们合伙找到了忙活调兵遣将的韩明身上,将自己最后的机会放在了这位弟子身上。

    “您们这是可是为难死人了!”

    韩明在枢密院气的直跳脚,有心想把两个老爷子轰出去,但是看着白发苍苍,还颤颤巍巍的样子,又忍不下心来。

    最后只能通风报信,把杨文广和张文弼的家人子女叫来。

    杨老爷子这边,家里儿子不争气,没有几个能够得上北伐的条件,自不用说。

    张老爷子这边就不一样了,女婿狄谅是北伐统军大将之一,女儿如今也是被册封为县主级别的人物。

    这俩人一来,张文弼直接耷拉着老脸,怒斥韩明不讲武德。

    “父亲,您就好好听话在家待着不好吗?”

    “静远现在整日忙活排兵布阵的事儿就忙得焦头烂额,您还在这里打扰人家,真是不知羞吗?!”

    张桂芬年轻时候也是个辣妹子,上了岁数更是霸道十足,当着众人的面子就敢训斥老父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请大家收藏: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一旁满面胡须的狄谅尴尬一笑,伸手拉了拉张桂芬的袖子,示意不要太过分。

    “你也是,不要总是向着偏着父亲,他这个岁数还折腾什么?”

    “就不能在家看看孙子,享受享受。”

    张桂芬这就有点指桑骂槐,将杨老爷子也给圈进去了。

    整个枢密院都陷入了沉默之中,半晌还是韩明开口把事儿折了过去。

    “有话还是先回家里再说,我这事儿不少,还望见谅。”

    逐客令也算是把事儿给打断的一种方式,看着絮絮叨叨离开的杨文广和张文弼,韩明无奈一笑。

    “老爷子们都不容易,这是打算一走了之啊...”

    傅尧俞感慨连连,深有感触。

    “这次北伐事关重大,老爷子们想上前线也是没打算活着回来。”

    “我意还是能劝就劝,不能劝...就给老爷子们最后一战的机会,让他们实现马革裹尸的愿望。”

    韩明停顿一下,把话漏了出来。

    “估计您要是这么说,他们就真抬棺出征了。”

    傅尧俞有些无奈的摇头苦笑。

    “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看看各军在岳台的驻扎位置。”

    “这次各军汇聚京师,一方面是进行誓师大会,一方面也是要给天下人看看宋军的雄壮,因此阵势一定要大。”

    “但也不能扰民,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

    韩明开始指着岳台的位置分配,给枢密院官员下令。

    “就按照各大战区的方位驻扎即可,各军之间在集合时间内,不允许私斗和任何比试,一经发现,一律遣返各自战区,不允参与北伐!!!”

    命令传开,整个汇聚京城的骄兵悍将都纷纷约束手下,严阵以待,等候朝廷北伐的最后命令。

    喜欢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请大家收藏: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