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24章 何为庙算
    祖泽润也无法约束士兵们后撤,毕竟这是祖家军的传统。

    “大帅,对岸出动的,是白曱兵!”他弱弱地辩解道,“重箭堪比火枪子弹……”

    “你怕它个球,你不也穿着甲胃么?”祖大寿怒骂道,“眼看着就冲上岸了,这一退回来,下次还得蹚一次冰水!”

    祖泽润也想冲过去,奈何士兵不给力,他一人也冲不过去啊。

    祖大寿骂了半天,想起自己在北京城下逃跑的经历,心里就堵得慌,这是他的黑历史,为此,上次在海边,他都不敢往小皇帝身边凑。

    只得让人就地扎营,先烤干战马身上的水,免得受凉。

    随后几天,祖大寿又组织了几次渡河,因为河面宽阔,火枪覆盖不到对岸,都被萨哈璘赶了回来。

    祖泽润建议道:“大帅,要不再等半个来?等河水冻结实了,直接从河面上冲过去?”

    眼看着大军受阻,祖大弼孤军深入前方,缺少粮草和弹药支持,祖大寿急得起了满嘴的燎炮。

    又派人往上游去寻找渡河的地方,有那只海东青在空中监视,每次都被后金骑兵拦了回来。

    …………………

    辽东形势的变化,很快传回了北京。

    小皇帝平安回京参加冬至大祭后,又被他娘告知,大明要在这个冬季,收复奴儿干都司,他这个大明帝王,这一次要光明正大地御驾亲征。

    “平安,你怕不怕?”张蔷在公厅里,给平安加了一套桌椅,平安每日上午的课业结束,还要抽一个时辰来这里,学习处理政事。

    平安上次在太平山遇险,他本人倒没觉得害怕,却把懿安太后张嫣吓得不轻,说再也不能让他悄悄地去前线冒险了。

    平安虽然没有亲自杀敌,却也近距离地见识过战场上的拼杀,胆子也大起来,他说:“不怕,后金人虽然勇猛,却敌不过我大明的火器,怕他做甚?”

    张蔷老怀大慰,平安不能成为养在温室里的娇花,在大明风雨飘摇,生死存亡的时代,平安要成长为参天的松柏,才能支撑起这座快要倒塌的大厦。

    所以,平安六岁时,她就带着他登上城墙,亲自激励明军将士,看着他们击退皇太极的一次次进攻。

    又允许他微服私访,去辽南前线观战,就是要锻炼他的胆量,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平安,你知不知道,母后为何选在这个时候,发大军东征?”她问。

    平安抬起头,稚嫩的脸上满是疑问:“为何?”

    他指着桌子上的几份折子,又道:“国内这么多地方受灾,到处都需要赈济,需要银子和粮食,母后却要东征奴儿干,这是为何?”

    张蔷指着墙上的“大明疆域全图”道:“首先,奴儿干是大明的领土,平安你要记住,做为帝王,你要寸土不让,这是一个帝国,一位帝王的尊严,不容任何人侵犯。

    其次,敌人总是得寸进尺,你让一分,他就妄想十分。

    试想一下,皇太极上一次入关,要不是被我军打得狼狈溃逃,让他们抢掠大量的人口牲畜,粮食金银回去,皇太极尝到了甜头,会不会三番两次地入关来劫掠?”

    平安歪着脑袋想了想,点点头道:“会,蒙古人年年冬天南下打草谷,不就是尝到了甜头么?”

    “所以,敌人一起这个念头,就要第一时间拍死他!”张蔷道,“大明就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拍死老酋努儿哈赤,才丢失了整个奴儿干。”

    “第三,我大明目前的火器,比后金的刀枪羽箭更先进,后金高层,也意识到了这点,范文程潜伏在京师,目的之一,也是要偷窃大明的火器资料……

    假以时日,后金也会发展火器,等它发展起来,大明要打败后金,就得牺牲更多的将士,花费更多的银钱。

    所以,尽管咱们国内的形势不容乐观,母后还是决定,在这个冬天,派大军东征,你可明白了?”

    “母后,听说辽东的冬天,积雪很厚,大军进行艰难,这个时候东征,不是增加了许多困难?”

    “问得好!”张蔷赞赏地道,“所谓庙算,就是要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方方面面考虑,将可能发生的情况,全部罗列出来,做好解决问题的方案。”

    张蔷拿起一根木棍,指着辽东的几条大河,解释道:“夏天,这几条大河水量丰沛,大军要渡河需要船只,大明目前,无法在辽东筹集那么多船只,所以要趁着冬天河水结冰,人马辎重,直接从河面上通过……”

    原来如此,平安明白了,他说:“母后,平安愿意带兵,御驾亲征,收复奴儿干!”

    开平五年冬月初八,宣大总兵满桂、蓟镇总兵越率教,榆林总兵曹文诏,奉兵部令,从各自的驻地赶回北京。

    任曹文诏为前锋总兵,领两万前锋军,一万能在马上作战的骑兵,一万龙骑兵,就是赶路的时候骑骡马,作战的时候,下马列阵而战,机动性与骑兵相当。

    五千随军后勤兵,包括伙夫、军医、兽医、工匠、车夫等后勤人员,他们乘坐的是四轮大马车,随时为前方将士服务。

    侄儿曹变蛟调入他麾下,任前锋大将。

    任满桂为中军总兵,统帅五万中军,他的任务是攻城掠地,出身辽东的吴三桂和黄得功,调入他请个麾下听用。

    任赵率教为后军总兵,率三万大军押后,接应后方送上来的粮草武器,保障供给线的安全。

    本次东征的总指挥,是前蓟辽督师,七十岁的首辅孙承宗,他陪伴天子朱慈煌,坐镇中军,指挥全局。

    在京中担任后勤支援总指挥的,是一手打造东江镇的前登莱巡抚,前兵部尚书,阁老袁可立,现任兵部尚书李邦华,只能给他老人家打下手。

    天子御驾亲征,首辅做总指挥,三辅管后勤,规格之高,如此阵式,恐怕只有英宗北征也先时才有过。

    平安还没有亲政,没有随军的文武重臣,只有五军都督府、锦衣卫、都察院几个部门,派了人员随天子东征。

    经太后提议,《明报》也派出了两名战地记者,他们的任务,是将前线的真实战况,时发回来,让大明百姓,随时能了解前线的战事。

    百姓们购买了土债券,有权利知道前线战事的进展情况。

    喜欢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