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对凌岩家的搜查没有费太多精力,很快就在橱柜里找到了那份《散乱的密码》小说的原稿,并在抽屉里找到了那个U盘。经梁小宇在他的电脑里看过,确认它就是输入杜昂电脑里的小说结尾部分。
对于刑侦人员的讯问,凌岩的回答都是和黄确在他家里询问时说的一样。不管怎么样讯问,他只说是在五点时接到杜昂的电活,把《散乱的密码》结尾部分修改好后,五点半送走高楚平,在六点左右进入了杜昂的家。
凌岩向讯问人员说出了,自己是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到了杜昂那里,并通过开着门的工作室,看见了杜昂倒在血泊中,以为是叶小秋或崔晓颕作案,然后动了恻隐之心,抹去了羊角锤上的手印,并将它放回储物间的工具箱里。并解释了清理现场的理由。
在对现场做了清理后,为了使那本《散乱的密码》的结尾部分和整部小说衔接起来,六点二十分时,经由杜昂的电脑把小说的结尾部分,发送给了出版社的李斌编辑。然后,才从杜昂家里出去。
八点半再到杜昂家里时,为了隐瞒曾在六点发现杜昂死亡这一事实,就给叶小秋打了电话,在等待她到来的时候,曾经出去买烟,并在香樟树下抽了两支烟的详细过程。
梁小宇对小区门口和沿途交通监控视颖中也看到,和凌岩说的进出时间也没有多大出入。高楚平也证实了他离开的时间在五点半左右。这些都说明凌岩在时间上并没有说谎。
另外,侦查员对凌岩的家里搜查时,在抽屉里也找到了一叠不同时期的纸张,上面不仅有《龙吟》,也有《散乱的密码》的故事大纲,从有点发黄的纸张上潦草的字迹上看,可能是凌岩在平时突然来了灵感,随手写下来的。
从这叠大小不一的纸张上密密麻麻写满文字的情况看,和凌岩写过的两部小说內容相差不大,也有过撕了后又粘贴起来的,应该是凌岩对小说的初步构想。
黄确在凌岩被拘留后,和古一明再次到拘留所讯问了他,“我问过李斌编辑,不管是杜昂写的那一本小说,他都会征求李斌编辑对故事的写作意见,以确认故事是否可读和有购买力。可现在你手上也有一份这样的大纲,对这你怎么解释?″
“没有什么可奇怪的。由于几十年养成的习惯,身上总会带着笔和纸,在想到小说的创作需要时,随手记下一些突发的灵感。就是在卫生间,也会在匆忙间记下当时想到的点子。杜昂去和李斌见面时,就是拿我写好的大纲去和他谈的。″
“也就是说,杜昂和李斌谈话的小说大纲和故事内容,都是你提供给杜昂的?″
“对。由于我不能出面,就只有杜昂能去和李斌编辑交涉,至于他是怎么和李斌谈的,在那个环节需要怎么样修改,也是杜昂回来向我转达。″
“可你和我说过,你写的是言情小说,一般不会跨界写作,两种写作方法可以说完全不同,言情和悬疑类小说是有很大差别的,这算不算是跨界写作呢?″
“这么说吧,现代小说的创作范围和分界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这两类小说也可以交融汇合。更注重的是故事的完整和可读性,只要在不改变原来结构的情况下,加上一些必要的悬疑和冲突,使故事更有悬念和冲击力,也更让人读后回昧深思。
由于我的小说是用杜昂的名义出版的,也得尊重他的意见,尽量和他的写作风格衔接,有些内容就有删减和增加。只要整本小说的基调没有脱离写作方向,两种创作方法水乳相融,就不会有明显的跨界的说法。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了。″
“你知道,我们当刑警的,对同样的问题有时也会多次提问,这你可以理解吧?″
“可以,反正我在这里也闲得慌,你要问什么呢?″凌岩一脸无所谓的样子,爽快地说道。
“你到杜昂家里时,看到他死了,却没有选择报警,而是把U盘插进他的电脑,给出版社发出了《散乱的密码》小说的结尾部分,是不是你对杜昂的死有点漠视,觉得他的死就是一种因果报应?″黄确紧盯着他的眼睛,似有点不经意地问道。
“我这样说吧,这本小说基本上都由杜昂发到了出版社,不能因为杜昂死了,就让读者看不到结尾部分。再说从作者的角度,我辛苦写好的小说,不能完整发送,终归是件值得遗憾的事。不能因此而耽误了出版社将整本小说的出版。
至于你说的我对杜昂的死亡是不是漠视,我不这么认为。人死不能复生,我也无能为力,再说我当时进去后看到的情景就是这样。至于他是怎么死的,又是谁杀了他,那就是你们刑事警察该管的事了。″
凌岩的话,虽然无法说服黄确,可也让他提不出反驳的理由。只好说道:“你说过在这个过程中,动了恻隐之心,是想表达什么意思?或者当时你看见过什么人从杜昂家里出去?″
“我只是对杜昂的突然死亡,当时感到有点同情和怜悯,除此之外,想到杀他的凶手有可能在崔晓颖和叶小秋这两人之中,就有点可惜,并没有想表达什么意思。
至于你问到我进来时看见过什么人,还真没有看见过。不然我就不会这么对你说了,直接说出这个人的名字,也免得你把我当嫌疑人。但我当时确实怀疑过是小偷潜入作案,是不是这样,我也不知道。″
“那么,你可不可以和我说一下,你是怎么对叶小秋和崔晓颖这两个人产生怀疑的呢?″
“也说不上是对她们有什么怀疑。那天我把车停在缘化带那里等了很久,没有看见她们出来,却在一个多钟头后就发生了杜昂被杀的案子,自然想到除了小偷以外,就只有她们中的一个。″
黄确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你认为在叶小秋和崔晓颕两人中,谁更有可能是杀害杜昂的凶手?″
“说实话,杜昂和叶小秋两夫妻虽说没有孩子,但他们的关系一直不错。那天晚上八点半我去杜昂那里,给她打电话,她上到二楼,发现杜昂死了,发出的那种撕心的尖叫,应该是遇到极大的惊吓才会这样。否则不会这样惊惶失措。我实在想不出她有杀害杜昂的可能。″
“那崔晓颖呢?″古一明问道。
“我和崔晓颖是在杜昂那里初次见面,对她的情况不太了解。我只听说这女孩的脾气和她父亲崔健有点相似,待人很真诚,同时也是性格刚烈的女孩。
如果是她那天和杜昂为那本书谈崩了,两人发生争吵,遇上认死理不懂得转弯的杜昂,崔晓颖怒极之下,用铁锤砸了他一下,也不是不可能。″
说到这里,凌岩的喉结动了动,吞咽了一口唾沫。“如果是崔晓颖杀了杜昂,这个女孩还那么年轻,前面的路还非常远大,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她就因一时的冲动,毁了她的前途。所以,才擦抺了铁锤上的手印。我只是孤身一个的老头,如果杜昂真的是崔晓颖杀的,我甘心情愿代她接受法律的制裁,这就是我当时动的恻隐之心。″
“可你有没有想过,就是因为你的恻隐之心,没有马上报警,竟然浪费了警方多少人力和资源。再说了,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别人的生命。尽管可惜,如果杀杜昂的真是崔晓颖,她也得为当时的冲动杀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么显浅的法律知识和道理你不会不明白吧?″
“我当时根本就没想那么多,只是自然而然就这样做了,至于有什么后果,我都愿意承担。″
黄确沉思了一下,捏着下巴说道:“我原来也是这么想的。使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可她在五点前就开车回去了。监控里也没有发现她再次折返回去。
那么,在那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崔晓颖应该和杜昂还谈及了一些敏感的话题,不然,也不会让崔晓颖被激怒到要冲动起来的地步。对此,你知道些什么吗?″
“好吧。我就知道你会这样问我。你在案发当晚问我能不能推荐一本杜昂写的悬疑类小说。我向你提到的那本《火之墙》小说,其实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啊?″古一明也感到惊讶,“慎重考虑,你到底想让我们猜什么谜?″
凌岩微微一笑,“黄确说得对,光是谈小说下架赔礼道歉的话题,并不是崔晓颖来找杜昂的目的。″
古一明更困惑了,他试探着问道:“你当时不在场,怎么就知道他们在屋里谈了些什么呢?″
“如果你也看过那本《火之墙》,就会发现崔健在酒店被那个女人杀害的场景和情节写得很详细。崔家的人在看了以后,又会从中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凌岩说到这里,有意识地刹住了。
“你是说,五年前发生在富豪大酒店的崔健被害案,连警方都一直破不了的案件,杜昂却轻易把它的真实过程写了出来?″黄确也感到了惊诧,敏感地想到了这条线索的重要,也印证了他先前曾有过的推理。
凌岩默默点了点头,“我相信你也会想到过这一点。作为受害方的崔家人,看了这本小说,马上就会联想到,杜昂是怎么知道五年前崔健被杀时的详细情景,如果不是凶手本人,单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出如此细微清??的过程的。″
“于是崔晓颖那天来找杜昂,就是要追问他是从哪里得知崔健被害的真相,或者是从凶手那里说过整个犯罪的过程,是这样吧?″
“对,所以就爆发了崔晓颖和杜昂的剧烈冲突,直至她忍无可忍地用羊角锤砸伤了杜昂。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悲剧,这本小说里都有你们想要的答案,至于怎么才能悟到,应该不用我说了吧。″
“黄队在这件案子的分析会上,也和我们推测过你向他推荐《火之墙》的用意,并据此提出凶手有可能是杜昂的前妻欧阳倩,这应该不会错吧?″古一明抢先一步说道,然后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黄确。
凌岩没有正面回答,却若有所思地说道:“黄确,你那当刑警的父亲给你起的名字,应该是取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寓言故事成语吧,″
“是的,取的是谐音。凌老师,你想说明什么问题呢?″
“没有。我想说的是,有些作家在构思悬疑小说时,会把故事的结尾先想好,从下往上推,预设好必要的伏笔,加入冲突事件,在结尾时才逐步解开故事中的悬念。可杜昂却以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作为结尾,似乎有点使人不明所以。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你是想说,杜昂只是把崔健被杀案说了大半,而真正的凶手不是欧阳倩?″古一明疑惑地问道。
“这是你说的,我并没有这样说。就以这次杜昂被杀来说吧,你们从一开始就把我假设成了犯罪嫌疑人,并从我在杜昂被杀的前后时间和行为中去推测,越分析越觉得我十分可疑,是这样吧?″
“难道不是这样?″
凌岩不再回答古一明的提问,咂了咂嘴,眼腈直直地看向桌上的水瓶。“能不能先给我喝口水?″
黄确拿了一瓶矿泉水,拧开瓶盖,递到凌岩手里,歉意地说道:“对不起,我把这事忘了。″
“没关系。″凌岩把水在嘴里转了一圈,才吞了下去。继续说道,“你们刑警办案总喜欢追查每一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在我看来,有的人只是受到突然剌激,一时冲动起来就杀了人,不见得犯罪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动机。
杜昂在《火之墙》这本小说里面的描写,就让戴晓颖受不了。如果真的是崔晓颖动了手,也是由于当时和杜昂杠上,一时失去理智,不存在什么杀人动机,难道就没有这样的可能?″
黄确淡淡一笑,“那就是说,崔晓颖只是性格使然,因口角相争,就在冲动下砸伤了杜昂?″
“我看就是这样,这件案子真有那么复杂吗?我看未必。″
“当然,这也算是一个理由。可是你觉得我会轻易接受你这些说法?″
“这只是我的看法,接不接受,那是你的事。“凌岩毫不示弱地盯着黄确,“怎么判断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
“我觉得不能理解的是,在小说出版后,过去那么长时间里,为什么崔晓颖不马上去找杜昂呢?″
“在我不认识崔晓颖之前,不知道她有没有去找过杜昂,只是书里的内容自然会让熟悉崔健的人,将其中的情节与五年前崔健被杀案对号入座。也是由于此案警方久侦不破,至今变成了积案有关系。″
“那就是说,杜昂写这本小说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向社会公开他所知道的内幕?“
“我只能这样认为。″
“所以,你就是因为对崔晓颖有內疚,想帮她销毁在场的证据?″
凌岩坦然地说道:“我也知道这么做,在你们眼里,不会起什么作用。这也许就是我唯一的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