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上朝的时候是说满语还是汉语? 】
江楠被问的一愣一愣的,这是什么问题?
江楠还真的没有多想过,毕竟平时看到电视剧和电影什么的,不管是清朝的哪个皇帝,大家都是说的汉语,说的普通话吗?
细想想,真正历史上可能真的不是电视剧演绎的那样子。
元朝铁木真看着天幕上问的问题,对于在蒙古之后再次占领中原的部落,铁木真还是很认同的,大元在统治时间上可是远远不及之后的大清。
铁木真心里有些怀疑,这些满人之后不会都去讲中原话了吧,都这么拼的啊!
【要知道很多清宫剧中,满朝文武在讨论国事的时候,不管是满臣汉臣都是满嘴的汉语。
而皇子阿哥也都是一副儒雅的文人形象,看起来就像是除了发型服饰不一样,其他语言文字之类的都和其他朝代没有很大区别的样子。
事实上,电视剧是经过很多艺术加工之后的成果。】
清朝皇帝诸如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等看着天幕上的皇帝和臣子的形象,也是有些震惊,与本朝实在大大不同,不过很明显还是后世演绎的更好看一些,或者说更符合汉人心中的一些想法。
这些朝代的百姓看着天幕上,嗯,比较儒雅的满人形象,有些不敢相信。
也不敢说满人的什么坏话,不过比起能见到的那些满人,明显还是天幕上的那些官员看着更让人安心。
很多人心中做了一下对比,只觉得本朝的这些发型实在是丑的不行。
元朝铁木真则是有些好奇大元的发型服饰在后世人眼里是什么样子的?这清朝的发型也不像现在草原上的。
至于其他朝代的皇帝和百姓眼里只有嫌弃了,奇怪的衣服忍就忍了,光了一半的头和梳的辫子实在是不忍直视啊。
很多读书人则是气愤地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啊!!!”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起来的朝代,满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而且与之后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可是一脉相承。
从时间上来看,满族也算是华夏大地上元老级的一个民族了。
清朝的满语是从肃慎语到女真语一点点传承和演化而来的一种比较古老的语言。
除了语言还有文字,最早的满族系统的文字是在金国创制的女真文,最初的这些文字看起来和汉字是很像的。
自此之后500多年期间不断被完善着。】
各个朝代的古人。。。。。。
很好,这是把清朝的祖上介绍的这么清楚了。
有些动了心思的会对于这些人做什么,是无视、打服还是直接消灭?各个时空不同的选择上演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诸如秦汉时期的人还是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威胁更大的匈奴之上。
强大的匈奴才是秦朝和大汉的强敌,至于其他小的部落,实在是没放在眼里。
且不管有会不会成气候,至少在现在入不得眼。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万国来贺中,阿拉伯人、波斯人、栗特人、日本人、新罗人等,至于以后的满人,现在混的还算不上国。
宋朝的皇帝则是比较关注了,金国、辽国、蒙古、西夏这些国家是大宋未能完成一统的障碍。
金国得益于靖康之耻,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提起来都不是什么好印象。
对于未来大清满人的文字还与之关联,除了金人高兴之外,宋人可是心里不开心着呢。
明朝专注在建州女真之上。知道老家了,那明朝的武将心中也就蠢蠢欲动起来。
清朝的满人,很多也想到可能老祖宗的处境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好,有心的就只能祈祷长生天的保佑了。
【在明末建州诸卫向明朝上书的时候,采用的就是汉字和女真文并列的形式。
可以一眼就看出来比起汉字,女真文是真的很繁琐,所以女真文的使用大多也是出现在官方文书之上。
此时即使是在民间或者草原之上,更多的也是使用蒙古的文字而不是女真文。
据记载,清朝努尔哈赤曾经感慨道:“今我国之语必译为蒙古语读之,而未习蒙古语者不能知也。”
后来更是借用蒙古字母创制文字,也就是老满文。】
明朝的皇帝看着天幕,接过这种上书文件的皇帝其实也没有怎么关注那些女真,主要还是看汉字上奏的都是什么意思。
这几位明朝皇帝想起那些看过的文件,只觉得越想越想越不顺心。
心情与之相反的则是努尔哈赤了,哈哈大笑起来,对于天幕说的老满文,不必等以后了,现在就可以开始,等创制出老满文,就能让咱们满人学习,不至于以蒙古语为主了。
【皇太极继位大汗之后,女真的实力进一步发展,更是入关成为大清第一位皇帝。
上行下效之下,满语进一步推广,不过满语中类同字和同音字太多,是的日常使用中难以辨别,所以在文字书写上就进行加圈加点用来区别。也就是现代的满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请大家收藏: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乾隆朝以前,满文都是各种昭告以及奏报文书等官方文件中使用的主要文字。
顺治一朝基本是使用满文单独书写,到了康熙和雍正时期更多的是满汉并列,之后的朝代汉语逐渐加重分量,直到后来清朝统治者在保持旗人优先的前提下,采取了全面汉化的政策。
与此同时,满语在清朝朝堂的消亡轨迹也和满文类似。
清朝进入中原之初,多尔衮曾经对中原地区制推行剃发易服等满化的政策,汉人的抵抗也是很强烈,比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
剃个头换个衣服都不被接受,更何况是重新换个语言,那是相当有难度的。
但是大清朝是由满人建立的,满语是大清的国语,就算真的不想学,明面上也要过得去。
所以在清朝前期,至少北京城的京官无论满汉一律都是使用满语。
对于整个大清,不能说只管好北京城,其他地方就很随意了。
汉人人数众多,满人的数量少,而且还需要分散到全国进行统治。
这种现实之下,使得在雍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汉语主导,而满语衰落的一种趋势。
就连雍正皇帝有时候都会对着满族官员说满语,对着汉族官员说汉语。
而乾隆时期,乾隆可是很喜欢汉语的,光做诗就做了四万首,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于汉语的喜爱,乾隆当时其实并没有意识到满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后来据记载,乾隆皇帝在和一位满族官员对话的时候,发现这位官员说话吞吞吐吐的,还一连错了好几个词,这才意识到这位官员满语说的并不好。
乾隆帝看着这位满族官员,联想到更多的满人,顿时才有些生气了。
喜欢是一回事,但满语可是满人的根本啊,咱们满人这才入关多少年,老祖宗的东西都不专心学习了,生疏到这般程度。
意识到这种情况之后,尽管乾隆强行命令满人学习满语,甚至定期督导检查学习情况,但是更多的人已经是习惯了目前的状态。
乾隆无法扭曲,也只是减缓了满语衰落的趋势罢了。
在乾隆朝之后,满语基本上从朝堂上绝迹了。
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时候,溥仪作为满人最高统治者,确实满嘴的北京话。】
喜欢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请大家收藏: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