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84章 供销社的打算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三小只用杂粮馍馍,把罐头里的汤汁抹了个干净。

    这没出息的模样,让陶春花有些无语。

    她坐在这个位置上,油水不是一般的大,平时厂子里发给领导们的福利也比较多。

    一个月吃上五六顿肉还是可以的,不知道几个孩子为啥馋成这样。

    虽然说,那罐头确实好吃,可在外人面前也太丢人了。

    陶春花把周时逸送到院子里面,周时逸特地佝偻着身子,远远看去,还以为他是打秋风的穷亲戚。

    陶春花拿了两块瑕疵布,塞进了他的手里。

    家属院这边,除了最后面一栋,是领导层住的,基本厨房都在屋子里面。

    前面几栋楼,是普通职工,很多人家里并没有单独的厨房。

    全是在走廊的尽头,好几家共用一个厨房。

    所以当陶春花把人送出去时,有不少人都伸出头往这边看。

    还有些老太太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好奇地打量着两个人。

    陶春花特地加大了声音说道:“给你娘说,等过两天,你结婚的时候我再回去。

    这布,就当我给你们的新婚贺礼。

    饭也吃了,赶紧回去吧,要不然赶不上回去的牛车了。”

    周时逸半佝着身子,憨厚的笑了笑,随后便垂着头大步离开,根本不敢去看周围的人。

    几个老太太看到小伙子走远,全都笑呵呵的问陶春花:“这是你娘家那边的亲戚?”

    陶春花叹了一口气,看到一个婶子面前放着一斗子刚炒好的葵花籽,眼角含笑地围了过去。

    顺手抓了一把葵花籽,说道:“哎!出了五服的亲戚,说的这次结婚,想往我们家来借点钱。”

    “哎呦,这都算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了,春花,你可不要犯傻呀。

    你看他那副模样,你给他十来年也还不起呀。”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拍了一把自己的大腿,十分好心的提醒陶春花。

    她身边的一个老太太也跟着附和:“就是,这年头借啥,都不要借钱。

    我们家那个蠢货儿媳妇,把钱借给他堂哥盖房子,足足借了50块钱。

    这都七八年了,还没有还呢。

    你说说,气不气人?一去催,就在那里装死人,说没钱。

    借钱的成了大爷,要钱的反倒成了孙子。”

    这老太太的话又引来了不少人的附和。

    陶春花把手里一把葵花子磕完,无奈的说道:“这不是老子,娘还在村子里吗?

    平时我们离得远,全得靠这些邻居亲戚照看着呢。

    咱们也不能拒绝的这么干脆,我们家两个娃娃,马上都快高中毕业了,要是没工作的话,还得被安排下乡呢。

    我就以这个理由推脱了,但为了爹妈的面子情,还是给了十尺瑕疵布。

    让他给新媳妇做身衣服,咱们也算是做的仁至义尽了。”

    老太太十分认真的点了点头:“那确实是,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

    家里有个啥事,还能让人帮帮忙。”

    陶春花又和几个人寒暄了几句,便转身回到了家里。

    她提溜着小儿子的耳朵,拉进了房间里面。

    面色凝重的叮嘱:“家里的罐头,是妈从厂子里带回来的,不是别人送的,听到没有?”

    小儿子耳朵被揪得通红,伸手往他娘手里去解救自己的耳朵:“我知道了,妈,刚才我连大哥大姐都没有说。

    你放心,我肯定不和别人说这件事。”

    陶春花还是有些不放心,警告的说道:“你看到咱们隔壁家属院大花他爸没有?

    那就是在厂子里出了事,被人举报了,一家子都被下放了。

    你要是管不严你的嘴,回头咱们也得去陪大花一家子去。”

    小儿子原本还有些吊儿郎当的态度,一下子变得郑重起来。

    脸上满是担忧的保证:“我一定做到。”

    他嘞个娘嘞,听说大花一家子,现在不仅要天天干活,学也上不了,还成天吃不饱饭来。

    他可不要过这样的苦日子........

    周时逸走到没人的地方,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换好,又清洗干净脸上,这才走了出来。

    在车子里面舒舒服服的睡了一会,看着时间差不多,开着卡车往机关大院走去。

    他来的时候,王支书正苦哈哈地坐在大院不远处的石头上面。

    看到周时逸过来,连忙起身。

    “你怎么这个时间点才回来?人家都去上班了,你也磨蹭太久了。”

    周时逸有些诧异的挑了挑眉:“您怎么坐在外面?”

    按理说,吴振华一家子不是不知礼数的人。

    怎么会放任客人自己坐外面,更别说眼前的人,还是他们未来亲家。

    王支书刚想抬手关窗户,想到之前自己的难受劲,又默默的把手放了下来。

    “人家夫妻俩都是吃国家饭的,总不能让人家为了咱不去上班吧?

    我就和他们说,你在外面等着我呢?

    谁知道,我都坐了一个小时了,你才赶过来。”

    王支书抱怨出声。

    周时逸随口敷衍了几句,便把这件事茬了过去。

    接下来的时间,合作社一直在赶制鱼罐头。

    供销社那边也听到了这些消息,特地派人来打听。

    一个男人带着十来个罐头,兴高采烈地回到了供销社。

    对着一个肥头大耳的男人说道:“主任,我在他们那里尝了这玩意儿,味道可真不错。

    听说几大厂都向他们订购了,你看咱们也要不要也订购一批?”

    肥头大耳的男人把罐头打开,拿出筷子夹了一个塞进嘴里,眯着眼睛说道:“味道确实不错。

    价格打听了没有?他们别的生产环境怎么样?”

    “打听了,听说他们给到国营厂的价格是一块三毛五。

    这已经是底价了,他们合作社的社长说,这是为了前期拓开销路,才定了这么一个底价。

    以后价格指不定会上升呢,您看咱们.........”

    那位男同志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肥头大耳的男人挥手打断:“这件事先不要急,等着他们来找我们,咱们才能占据主动权。

    最关键的是,等国营厂那边把这个鱼罐头的名声打出去,咱们再去订购,才更好出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