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64章 文举前十名
    张裔年少时与犍为人杨恭十分友好,杨恭早年去世,留下的孩子没有几岁。

    张裔将杨家人接到自己家中,分房屋给他们住,侍奉杨恭母亲就像自己的母亲。

    杨恭的儿子们长大后,又为他们娶妻,购买田宅产业,让他们自立门户。

    抚恤旧友的家属,帮助救济衰落的家族,十分讲义气。

    刘禅登基称帝后,论述他旧有的功劳的德行,加封其为辅汉将军,兼任长史照旧。

    辅汉将军虽然是杂号将军,但是也是颇有意义的杂号将军,不是随意会授予下去的。

    曾经的辅汉将军,便是如今的广州刺史李严。

    在原来的历史上,张裔之后,姜维也做了辅汉将军。

    总之,张裔在朝廷中也是一员重臣,杨戏已经铺好了门路。

    只要他继续走下去,便可经过辅汉将军张裔向诸葛亮推荐。

    到时候,杨戏便会被诸葛亮征召为丞相府主簿,成为朝廷高级干部。

    然而命阅齿轮早就被刘禅拨动改变,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他走上了科举之路。

    家族也并不会因为为了给他铺设察举道路而花费的沉没成本而伤心。

    因为他们都相信杨戏的才能,毕竟是有信心走诸葛亮道路的,才能这一块自然是过硬的。

    刘禅接下来要设立并州刺史部,马岱是他选定的并州刺史人选。

    因为中央朝廷已经将许多地方政府官职的任免权收归吏部。

    并州刺史部的设立便不是向东汉尚书台下发一个盖着皇帝印玺的诏书就成了这么草率的事情。

    而是要配上一套基本行政班子、监察班子的框架,一整个团队去上任。

    其中并州治中从事,刘禅打算任命自己的亲信之龋任。

    刘禅打算开始外派上一届科举入誓那批人员,尤其是那些在内阁已经锻炼了五年多时间的第一批士人中的佼佼者。

    刘禅打算将他们撒到并州体系中去外放历练。

    然后将新一批科举士人中的佼佼者召入内阁,在帝国政治中枢最靠近皇权贯彻自己意志的内阁经受历练。

    比如诸葛乔,刘禅打算任命他为并州的治中从事,掌管一方权柄。

    军机台制定的,朝廷之后光复并州全境的战略是两个拳头打人。

    北方以五原郡为前进基地,集结人马向东、向南进攻。

    南边则是以司隶地区出兵渡河,向北、向东进攻。

    两路人马互相配合,各自击败各自预设的敌人后扫荡全境。

    因此,五原郡的设置就非常重要。

    诸葛乔的老搭档邓辅,则会被任命为五原郡都尉,掌管一郡的兵权。

    黄权之子黄崇,则被立为五原郡功曹,掌管一郡的人事任免权利。

    总之,一批年轻官僚将从中央走出去,在地方任职历练,考验自己的所学,为帝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后一批新的士人充入中央实习,学习为政的规则,学习朝廷的执政思想。

    文举的前十名都是进入内阁实习,武举的前十名则是去军机台。

    有了这些高材生充门面,一直缺饶军机台此前老是从其他部门借调吏员,今后也算是能抬起头来了。

    文举在杨戏之后,接连出现几个刘禅熟悉的名字。

    第六名是杨嚣,便是司马昭的好杨哥,弘农杨氏年轻一代顶梁柱那个杨嚣。

    士族高门子弟心气高,不知道他知道自己的名次落后于弟司马昭后会是什么感想。

    不过这并不是刘禅需要考虑的,甚至他们有些矛盾是刘禅乐意看到的。

    但不管如何,总归是能体现出弘农杨氏那下首屈一指的教育水平,不愧是顶级士族。

    在这千军万马中能杀出来的,前面这些人,没有一个易与之辈。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么回事,第七名也是个姓杨的,名叫杨汰。

    算上前面的杨戏,这一次抽卡,刘禅摸到三个姓杨的金卡了。

    此人少年时,与巴西程祁、蜀郡张表、犍为杨戏一同知名于蜀郑

    但他的名望略逊于程祁,但犹在张表、杨戏之上,是四人组团出道里的第二位。

    早年的时候,他生了一场重病,是朝廷的巡诊太医进行义诊,将其救活过来。

    不然的话,这样一个人很可能就如同原本的历史上那样籍籍无名的死掉,没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而被刘禅的太医外派巡诊坐诊地方制度救活之后,杨汰对朝廷的善政颇为感激。

    也是成为了暗自发誓要做大汉朝廷的征西将军的好少年之一。

    第八名是一个名叫黎韬,第十名是一个叫韩俨的家伙。

    黎韬与犍为杨戏、同郡韩俨自幼年就感情深厚、相互亲近。

    若是没有刘禅引发的历史变动。

    他们三人,也会在历史上做出些功绩留下只言片语。

    他们都会在建兴年间出仕,担任郡吏。

    其中黎韬达于从政,因为为人狡厉,没有德行,触犯法律,被废官禁锢,穷困潦倒。

    最后全靠好友杨戏帮忙料理家事,赈济与抚恤妻儿,两人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韩俨明识经义,颇有干事才。但不幸患上了久难治愈的疾病,瘫痪在床不起。

    一家人失去了经济来源,穷困潦倒。

    后来全靠好友杨戏帮忙料理家事,赈济与抚恤妻儿,两人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久之,病逝。

    而今有了刘禅的参和,三人都凭借才华在科举上大放异彩,荣登皇榜,之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光明的未来。

    而夹在第八名和第十名之间的第九名,则是韦熊。

    韦熊,字少季,大书法家韦诞之子,作为书法家扬名在外。

    亦善隶书,时人云:“名公之子,不有二事。”世所美焉。

    韦诞韦熊父子出身京兆韦氏,皆曾在曹魏出仕为官过。

    按理来,若不是有这次科举,他们想要进入朝廷核心权力层是十分困难的。

    但是,此次韦熊超常发挥,写了一篇非常精彩绝伦的策论文章。

    他根据曹魏打压宗室而衰落的教训而提出了应当重新重用宗室的建议。

    当然,也不是简单的恢复郡国并行制,而是将朝廷的藩王外封。

    九州之内不实封,九州之外实封藩王,以率土之滨教化四方夷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