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98章 第二个项目,新型柴油增压发动机
    各位专家,各位教授,所有参加国产数控机床项目的同志们,感谢你们!”

    “没有大家的辛勤付出,就不会有我们的国产数控加工中心,更不会有高精密零配件。”

    “这套土洋结合的加工中心,不但弥补了我们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行业空白,还能进一步加强我们在精密零配件的加工工艺水平。”

    方林郑重其事地表达了对众人的感谢。

    工业发展不会忘记众人的贡献。

    国家,更不会忘记大家所做出的努力。

    虽然方林独自解决国产数控机床的核心软件问题,但毕竟势单力孤。

    若是没有众人的全力协助,国产四轴机床项目依旧遥遥无期。

    梁奋斗等老一辈数控机床专家,纷纷流下了欣慰眼泪。

    出现在车间的每一位专家,都曾经在数控机床项目上倾尽半生心血。

    当年,众人使用简易设备和零配件,完成了第一台国产数控机床组装,打破了夏国制造不出来数控机床的窘境。

    那个时候没人会怀疑,夏国的数控机床技术将会突飞猛进,很快就能拉近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

    然而现实远比理想更加残酷。

    随着夏国突破数控机床技术,随后的十几年里,数控机床行业因为这样或是那样的原因,一次次地陷入低谷。

    进入七十年代,梁奋斗随同部里领导访问小樱花,亲眼看见他们的数控机床与夏国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依靠西方国家的帮助,小樱花的数控机床操作系统淘汰老式的打孔计算机,取而代之的是与西方相同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控制程序,机床系统,任何一项都在夏国之上。

    以为终其一生也无法看到国产新一代数控机床的诞生。

    就在大家放弃进行高端机床研究之际,方林带来了曙光。

    经过近一个月的研究,国产四轴数控机床横空出世。

    通过一系列检测,众人可以自信地告诉全世界。

    国产四轴数控精度丝毫不落于进口高端机床。

    “红兵,你去我的办公室将图纸搬过来。”

    耳听方林即将拿出人震惊的大礼,吴红兵兴奋地叫上两名工人,跟自己一块前往方林的办公室。

    与此同时,刘保国满怀好奇地说道:“林子,别卖关子了,告诉大伙你的大礼是什么。”

    方林满脸笑容道:“干爹,各位专家,各位教授,数控机床是工业加工的心脏,而对机动车来说,发动机也是它的心脏。”

    “我的这份礼物,是一台新型发动机技术。”

    “发动机?”

    刘保国愣了一下,难以置信道:“你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起发动机的?”

    方林从椅子上跳下来,淡淡一笑道:“早在数控机床项目立项之前,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干爹,您是清楚的,要制造出好的发动机,首先要有满足条件的精密加工机床。”

    作为工业企业负责人,刘保国对于发动机太熟悉了。

    方林说得没错,一台好的发动机,必然要有高性能机床配合。

    过了一会,吴红兵带着两名工人,捧着大量的图纸来到数控车间。

    刘保国打开一张图纸。

    不看不要紧。

    看望图纸内容,刘保国惊得差点瘫坐在地上。

    梁奋斗走过去说道:“老刘,这些图纸有什么稀奇地方吗?”

    “这怎么可能?合理,太合理了!!!”

    刘保国陷入一种其他人看不懂的疯狂状态。

    放下手里的图纸,开始翻阅其他图纸。

    每看一张,刘保国的情绪就会亢奋一分

    老天爷,1100马力的柴油增压发动机,这是人能搞出来的技术?

    实在是太不可想象了!

    一名老专家纳闷道:“刘书记,你就别卖关子了,这种发动机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吗?”

    各位专家不是发动机方面的专业人员,自然不清楚1100马力的柴油增加发动机意味着什么。

    刘保国深吸了一口气,脸上带着震惊与惊喜。

    方林真是懂得一鸣惊人。

    现场众人中,除了方林,刘保国,吴红兵。

    其他人对于图纸的实际价值一无所知,毕竟隔行如隔山。

    众人是数控机床领域的专家,而非发动机方面的科研人员。

    连续拍了几下脸,刘保国压抑着内心的激动,走到方林身前,语气亢奋道:“林子,你这时候拿出大量发动机设计图,是不是意味着柴油增压发动机已经到了万事俱备,只差最后一脚的阶段?”

    “干爹,您可真是太了解我了,没错,万事俱备。”

    方林的心情同样高涨,笑着说道:“研发四轴加工中心的同时,我发动了所有的人脉关系,为发动机准备了大量零部件。”

    “当然,主要零部件还需要通过四轴加工中心进行深加工。”

    “有了数控中心,1100马力的柴油增压发动机很快就能诞生在这里。”

    “好,太好了!!!”

    刘保国连说了无数个好字,激动道:“林子,你做得太好了,农机厂将以你为荣。”

    说罢,刘保国再也压不住内心的激动,抱住方林用力拍打着方林后背。

    搞了一辈子农业机器,刘保国自问是农机厂技术人员中,技术实力最强的一个。

    可是和方林的图纸技术比起来,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

    说一句井底之蛙也不为过。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刘保国同样还是发动机领域的专家。

    多年前,燕京农机厂与小樱花摩托车企业进行联合生产,为对方提供摩托车发动机的零部件。

    在此基础上,刘保国对于新型发动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梁奋斗插话道:“老刘,你能不能别再吊我们胃口了,赶紧说,这种柴油增压发动机到底有什么巨大价值。”

    “老刘,你们两个人说个没完,我们这些人完全是在听天书。”

    “吴红兵你知不知道,1100马力发动机有什么独到之处?”

    吴红兵正要开口回答,刘保国“噌”的一下转过身,大声道:“同志们,我说一个简单的例子,你们就能明白了,我们国家的主战坦克使用的发动机马力,仅仅是这台发动机的一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