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4章击鼓鸣冤
    “娘子,你醒了啊?”许文君正脱衣服擦背,见状急忙转身。

    “奴家想着你要是能够中了举人,以后就能跟着你享福了。”蓝沐雨随口应了一声,其实她更希望许文君继续往上考。

    “娘子,你就放心吧,为夫中一个举人,不会有什么困难的。”许文君心里有数,回答的自然也有底气。

    “不管考的怎么样,你都要去感谢李老先生,你之前是他的学生,他没少教诲你。”蓝沐雨轻声道。

    “知道了,我明天早上就去,之后跟李老先生一起去丽江县城,为夫要亲自去看看榜文。”许文君边说话,边背过身子洗澡。

    “若是中了举人更好,实在没有中,你也不要气馁,秋闱年年都有。”蓝沐雨打着哈欠,朝里睡了。

    许文君看着娇妻如花,却不能亲热,也只是暗自吁叹。

    旭日东升,秀山书院。

    妙招一大早便来到了书院,她的任务是负责保护李思全安全到达县城,榜文揭晓之日,李思全必须到场。

    妙招虽为侍卫,其实文采也十分了得,再者皇帝身边的人物,又有几个是庸才?

    李思全晨起要带着学生早读,妙招在李思全的书房里看书,只因为她看得太投入,许文君进来了她竟然毫无察觉。

    “妙招。”许文君轻轻喊了一声。

    妙招惊得打了一个寒颤,回头一看见是许文君,这才松了一口气:“怎么是你,不知道人吓人,吓死人吗?”

    “妙招,你不是大内高手吗,胆子这么小怎么成?”许文君狡黠一笑。

    “你懂什么,我刚才是在一种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形下,根本没有警惕。”妙招娇嗔,也不知咋地,她对许文君有些异样的情感。

    “李老先生呢?”许文君没有看到李思全,有些诧异。

    妙招白了许文君一眼,淡淡道:“昨晚老先生阅卷阅了很久,一大早带着学生在早读,你再等等。”

    “那就等呢!”许文君坐了下来,眯着眼睛假寐。

    妙招其实有些好奇,许文君考试睡觉,提前交卷,他到底写了没有,即使写了,又写了一些什么呢?

    “李老先生,李老先生……”

    书房外,好像有人大声喊话。

    妙招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书院乃是清静之地,岂能容他人喧哗:“是谁,竟然在外面吵嚷?”

    一名白衣书生进来,手里摇着折扇,摇头晃脑:“哈哈,原来许公子也在此啊?”

    妙招和许文君同时看了过去,正是秀山镇黄员外之子黄英俊,他的身份可了不得,因为黄家年年向书院募捐,他爹有雅号叫黄善人。

    “原来是黄公子,你怎么来了?”许文君笑着问。

    “在下觉得一定能够拔得头筹,所以特意来书院与李老先生一起去丽江县衙,也好让老先生分享一番喜悦。”

    黄英俊势在必得,说起话来也是漫不经心。

    原来在考试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考题,特意请人将考题做了一边,考试之日他原原本本背下来,只需抄录便行。

    所以,若是他不能夺得头魁,老天便是没有开眼。

    “黄公子,你未免托大了吧?”妙招瞟了黄英俊一眼,不屑一顾。

    “原来是妙侍卫啊,你不在县衙待着,怎么到了秀山书院了呢?”黄英俊看到妙招,微微一怔。

    只是他并不知道妙招真正身份,以至于也是不以为然。

    妙招正欲答话,李思全走了进来,呵呵一笑:“各位这么早啊,老朽怠慢了,恕罪,恕罪……”

    “李老先生,家父说了,小生若是取得了好成绩,全是因为你的栽培,所以特意命小生赶着马车过来,送先生你去县城。”

    黄英俊赶紧转身,拱手跟李思全施礼。

    “黄公子客气了,待老朽用完早饭后,在一起去县城,估计这一刻,也已经开始在张贴榜文了。”

    李思全手捻胡须,依旧是笑容满面。

    因为李思全的出现,气氛瞬间活跃起来,黄英俊并不不知道妙招是女扮男装,对她讲话也很随意。

    直到李思全用过早饭,几个人分别乘坐了几辆马车,浩浩荡荡往丽江县城而去。

    丽江县城,距离县衙不远的考场外面,早已经张贴的榜文,榜文上从一名到五十名的考生名字均会写上去。

    李思全坐着马车,直接去了县衙,妙招与许文君一起去往张榜处,这一刻张榜处是人头攒动,里三层外三层。

    黄英俊也属于丽江县风流人物,认识他的少爷公子极多,大家看到他,纷纷上前问好。

    黄英俊很是大方,但凡上前问好之人,均会奉上银子一两:“各位,小生能够考得好成绩,全靠大家护佑。”

    “黄公子仗义疏财,若是没有中举,岂不是老天无眼。”

    “黄公子一定会高中的……”

    那些得了黄英俊银子的人,无不是恭维,将马屁拍到了极致。

    许文君暗暗好笑:黄英俊,你还说众人护佑,到不如说是众人在忽悠……

    众人看到黄英俊走近,哗啦啦让出一条道来,也无需黄英俊家丁吆喝,众人显得非常自觉。

    谁知,黄英俊走近榜文前,从头看到尾,竟然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相反的是,许文君的名字,竟然在第一位。

    是不是搞错了?

    黄英俊懵逼,他所写的文章可是孔孟之道,绝世好文,怎么就没有中举呢?

    “第一名,许文君……”

    也不知道是哪位好事者嚷了出来。

    许文君宠辱不惊,淡若清风。

    妙招却是惊讶万分:“许公子,你这么淡定,有无听见他们在说什么?”

    “有什么好惊讶的,小生早就说过,考一名举人,简直是太容易了。”许文君叹气答道,好像,这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

    县衙外,黄英俊手举木槌,咚咚咚敲着大鼓,击鼓鸣冤。

    黄英俊为考试不公而鸣冤,在大夏还是第一次,刘元凯升堂审案,李思全与许文君等人均在大堂旁听。

    “堂下之人,为何击鼓鸣冤?”刘元凯早知堂下之人是黄英俊,并且是师爷吴智姨侄,便觉得头疼。

    “请大人将头魁与小生的文中拿出比较。”黄英俊大声答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