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夜晚似乎特别漫长,熹微晨光从东方射出时,司桥笙不知在这座城市漫无目的的绕了几圈。
心里对念笙的失约是恼怒的。他那么期盼她给他打电话,可她竟然失约了。
都说她把他放在心尖上,他是不信的。
司桥笙带着一肚子委屈。开着车往回走。在家门口时,暮色霭霭,晨光朦胧里,他透过车前窗瞥到一团小小的,红色的影子,蹲在他的家门口,蠕动着。
司桥笙的车近了,他才看清楚这是一个女人。双手抱着膝盖。将脸埋在膝盖里,因为早晨温度低,她的身体还有些颤抖。
正是念笙无疑。
那一刻,司桥笙的心里的冰冷被撞碎。俊美的眼底泛起湿气。他几乎是立刻踹开车门,奔跑上前。
“阿姐。”
念笙从膝盖间抬起头,沙哑着嗓音,带着浓浓的委屈:“你怎么才回来呀?”
司桥笙把外套脱下来,包着她单薄的身体。“你怎么在这里?”
念笙打了个阿嚏,却把外套扯下来,温柔的披在他身上。道:“还是你自已穿吧。你比我更需要它。”
“可是你已经感冒了?”
念笙道:“对不起啊,昨天手机掉水里了。怕你会担心我,所以想着亲自来跟你说一声。”
司桥笙将她紧紧的抱在怀里:“我找了你一晚上,我怨了你一晚上。我竟然不知道你在我的家门口。”
念笙没想到竟然是这般情况。忽然有些懊恼道:“都怪你交的小女朋友,太不懂事了。她把我手机给扔水里了。”
说完她慧黠的望着司桥笙。
这是她在试探雪蕊在司桥笙心里的地位。这就说明她动了心思,拆散雪蕊和司桥笙。毕竟雪蕊作的这一出又一出,让念笙对她失去好感。
司桥笙却是啼笑皆非,不知如何应答。总归觉得自已在失忆后,抛妻弃子,另寻新欢是不道德的行为。
念笙见他沉默,尴尬得只想钻地洞。也不逗他了。
“进去吧。我有点冷。”她自动略过,免得司桥笙的尴尬。
司桥笙搀扶着她,进屋后立刻打开暖气。又找了一件自已的厚外套,为念笙披上。
待念笙坐下,又为她倒了杯热水。
念笙双手捧着手杯,喝了口热茶,方觉身体暖和起来。然后悠悠的望着司桥笙:“霍晓茹都给你说了些什么?”
司桥笙审视着她:“她说你把我的家人都送到监狱去了。”
念笙颤了颤,随后端着一张哭笑不得的脸,道:“她可真会捣乱。”
“那你怎么想?”她问司桥笙。
司桥笙道:“我想听你说。”
念笙弱弱的叹口气:“这件事,我不想提,不是因为我心虚理亏,只是因为……它可能会让你不开心。”
“小笙,你从前被那些事缠绕,郁郁寡欢,所以身体才会抱恙。你如今失去记忆,我甚至会觉得这是老天对你的恩赐,让你忘记过去,其实挺好的。起码你好像过得很安宁。”
司桥笙道:“为了让我忘记过去,所以你假装是我的阿姐?也不愿意面对我们的关系了?”
念笙蓦地一愣,司桥笙已经知道他们的关系,这让她始料未及。
她呆呆道:“你知道我们的关系了?”
司桥笙盯着她的眼睛:“你还愿意要我吗?”
念笙道:“我当然要你。可是雪蕊怎么办?”
司桥笙苍白的笑了。
“看来我在心里也没有重要到非要不可的地步。”语气里夹杂着浓浓的心酸。
念笙慌张道:“不是这样的,你很重要,小笙……”
司桥笙觉得自已的自尊心受挫,骄傲的他不想继续自取其辱,遂打断念笙:“你别说了。”
“我们分开十年了,各自有各自的际遇,我们不强求彼此。”他苦涩道。
念笙心如刀割。
她以为这是司桥笙的选择,他选择了雪蕊。
她脸皮薄,既然他诚恳的说出分手的话,她也不想令他为难。
“你想明白了就好。”她说。
司桥笙很失落,她的洒脱,她的放手,让他心里填满苦楚。
他倒更希望她像雪蕊那般哭闹一场,没皮没脸的争取他……司桥笙忽然自嘲的笑起来,他真是异想天开。
堂堂的霍大总裁,性格情绪都是上位者的稳定,怎么可能做出这种幼稚的举动。
“阿姐,其实我过得一点都不好。”司桥笙的眼里蒙上一层雾霾,“我从医院苏醒过来后,所有人都说雪蕊家是我的大恩人。我对和自已皮肤,发色不同的雪蕊家族,其实没有一点认同感。可毕竟人家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心里再不认同,也该感激人家不是。”
“前天,雪蕊先生很生气的指责我,他说没有雪蕊家族,我将一无所有。你告诉我,一个失去前半生记忆的人,如果后半生也被抛弃,是不是真的就一无所有?”
念笙露出心痛的表情:“我不知道你过得那么痛苦。小笙,对不起。我只想着前半生带给你的伤害,却不曾想这会让你失去根基……”
“你不是一无所有的人,你有我,还有整个霍氏集团。还有我爸爸,左岸陆丰和贡粒,他们都很爱你,都非常牵挂你。”
“醒醒呢?”司桥笙不会忘记自已的儿子。
念笙露出错愕的目光:“你已经知道你们的关系了?”
司桥笙道:“那是我的孩子,你怎么能隐瞒他的身份?我以前对他所有的评判都有失公允。念笙,这对我来说太残忍,对醒醒也不公平。”
念笙握着他的手:“我也不想这样的,可是,如果你和雪蕊结婚,我和醒醒就是横在你们之间的障碍。我只是想要你的婚姻幸福快乐。”
“你可真大方。”司桥笙气得浑身发抖。
念笙就好像做错事情的孩子,低着头不敢说话。
许久后她委屈道:“我最近脑子里每天都很凌乱,我也想不管不顾带你走。可是我不知道你对雪蕊的感情到底有几分,我怕我的介入,让你爱而不得,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