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阳光初照,青山县城的市集逐渐喧嚣起来。
在城中一处清静的庭院里,钦差大人李大人与县令并肩而坐,正等待着杨轩。
“杨轩,你来了。”李大人微笑着迎接,话语中透着几分欣赏。
杨轩步入院中,拱手施礼:“大人召唤,小民即刻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李大人直接进入了主题:“朝廷已经批准了摊丁入亩的实施,此乃利国利民的大事,我希望你能放手去干,把这项政策落实到位。”
杨轩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大人英明,摊丁入亩确实能有效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国家税收的稳定性。不过,小民斗胆,还想提出另一项改革——改土归流。”
县令闻言,眉头微皱,但未打断,静待下文。
杨轩继续道:“改土归流,即将那些世袭领地和部族统治的地区,改为由朝廷直接管辖,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
“这样不仅能减少地方势力的割据,还能促进各民族的融合,提升整个青山县的治理效率。”
李大人沉吟片刻,点头道:“这是一个长远且深远的计划,需要细致考量。不过,我对此持开放态度,你具体说说如何操作。”
杨轩条理清晰地阐述着他的想法,从政策的细则到预期效果,无不显露出他对改革的深思熟虑。
县令在旁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讨论良久,李大人拍板。
“好,此事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后,再向上级请示。杨轩,你的勇气和远见值得赞扬,青山县的未来,有你们这些热血之士,何愁不变。”
正当众人准备深入探讨细节之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县丞匆匆闯入,面色阴沉。
“大人,关于杨轩提出的改土归流,我有不同意见。”
县丞的声音显得格外刺耳,“此举恐怕会引发地方势力不满,甚至引发动荡,这是在造反啊!”
李大人目光凌厉,直接问道:“县丞,你有何依据认为这是造反之举?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阻力,但不能因此裹足不前。”
县丞见状,语气稍缓,但仍坚持己见。
“小的只是担忧,毕竟稳定才是首要。杨轩这番作为,无异于触动旧贵族的利益,万一他们联手反抗,岂非给青山县带来灾难?”
县令这时站了出来,言语中带有一丝不容置疑。
“县丞所虑并非全无道理,但我们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长久的稳定和繁荣。若因畏惧而不作为,那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李大人点头赞同,转而温和地说。
“县丞,你的担心我明白,但我们必须有破而后立的决心。”
“至于你说的造反,我倒认为,敢于正视问题,敢于革新图强,才是对国家最大的忠诚。”
接着,他语重心长地看向县丞:“我知你心中有顾虑,但你需明白,时代在变,我们不能故步自封。”
“至于杨轩的提议,我们将会慎重考虑,确保改革方案既能推动进步,又能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
一番言辞,让原本紧张的氛围稍有缓解。
县丞低下头,似是在反思,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甘。
对话至此,夜色再次降临。
在烛光摇曳中,三人围桌而坐,继续着这场关于改革未来的深度对话。
杨轩时不时提出创新观点,县令与之热烈讨论,而县丞虽然参与其中,却明显多了几分保留。
直至更深夜静,烛火几近熄灭,众人的讨论才暂告段落。
李大人站起身,望着夜空中的点点星光,轻声道:“今晚的讨论,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可能。改革之路虽艰,但有志者,事竟成。”
“有杨轩这样的青年才俊在,青山县之福啊!”
李大人的话语点燃了县令心中的希望之火。
县丞默默跟随在后,心中五味杂陈。
但他知道,无论个人情感如何,车轮已滚滚向前,他必须做出选择……
夜风徐来,带着一丝凉意,却也带着变革的讯息,吹遍了青山县的每一个角落。
月挂中天,杨轩回到家中,书房内灯火通明。
他伏案疾书,将改土归流的每一个步骤细化,每一项措施都蕴含着他对青山县未来的期许。
笔尖沙沙作响,是夜最动听的旋律。
翌日清晨,杨轩将这份满载希望的文书仔细封装,嘱咐仆人速送至县衙,眼神中既有坚决,也有不安。
他深知,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可他没料到的是,风波已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
县丞府内,一缕晨光透过窗棂,照在一封尚未开启的信上。
县丞缓缓展开信件,眉头越锁越紧。
他的眼神在阅读杨轩的改革计划时闪烁不定,最后定格在一丝冷酷的决断上。
“来人,将这份文书秘密送往郡主府邸。”县丞的命令冷如寒冰,仿佛连空气都为之凝固,“记住,不得有丝毫泄露。”
手下得令,迅速消失在门外,县丞独自坐在书房,双手交叠,脸上挂着一抹算计的笑容,心中却暗潮涌动。
数日之后,郡主府内,一封密封严实的信件被呈上。
郡主拆阅,神色由最初的平静转为惊讶,最后定格在愤怒之上。
“此人好大的胆子!”郡主低喝,信纸被他攥得吱嘎作响,“改土归流?简直是痴心妄想!”
随即,他唤来亲信,声音冷冽:“你替本官走一趟,告诉那姓杨的小子,他的‘好主意’我已经知晓。让他好自为之,别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
亲信领命,匆匆而去,一场风暴的种子就此种下。
而在县衙,县令久等不见杨轩的提案,心中疑惑渐生,他召来平日里信任的仆人询问,得知文书已被县丞的人取走,心中顿时起了警觉。
“速去,给我找到那份文书的下落。”
县令的声音透出少见的严厉,他知道,此事关系重大,绝不能掉以轻心。
夜幕再次降临,杨轩书房的灯又一次亮起。
突然,门被粗鲁地推开,亲信大步踏入,目光阴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