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十九章 求助
    杨轩在得知县丞可能说服郡主改变主意后,心中焦急万分。

    他知道,仅凭黄泥村之力,难以抵挡即将到来的风暴。

    思虑再三,他决定求助于曾有过几面之缘的张远。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青石小径上,杨轩快步走向张远府邸。

    门扉轻启,一位管家模样打扮的人迎了出来。

    “请问是杨轩公子吗?我家老爷正在书房等候。”

    管家引路,穿过几重庭院,来到了一间幽静的书房。

    张远正伏案阅读,听到脚步声,抬头微笑。

    “杨公子,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啊。”

    “张副会长过誉了,此行唐突拜访,实属事出紧急。”

    两人相互寒暄后,杨轩直入主题,将黄泥村面临的危机细细道来。

    他的语气中既有焦虑,也不乏坚定。

    “张副会长,黄泥村百姓勤劳朴实,若是横征暴敛,随意加征赋税,恐怕会激起民愤,造成不测。”

    “我恳请您,能否帮我们向李牧云御史说情,让郡主收回成命?”

    上次便是张远向李牧云求情,才让郡城没有发兵。

    张远沉吟片刻,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

    他深知,介入此类事务风险重重,但看着杨轩恳切的眼神,心中终究是软了下来。

    “杨轩,你的心意我明白,但我一人之力有限。此事若要成功,还需李御史点头。你准备如何说服他?”

    “若能让张副会长引荐,我愿意将黄泥村特产,以及一些银两,药方,作为薄礼献上。只求李御史能公正裁断。”

    张远闻言,轻叹一声。

    “杨轩,世事复杂,非钱财所能轻易解决。但你既如此坚持,我便尽力一试。”

    次日清晨,张远携带着杨轩所赠的礼盒,来到了监察御史李牧云的府邸。

    李牧云闻名遐迩,素有清正廉洁之称,张远心中也不免忐忑。

    踏入书房,李牧云正襟危坐,一派严肃之气。

    “张兄今日来访,有何要事?”

    张远拱手行礼,开门见山。

    “李兄,今日登门实为一事相求,与黄泥村的赋税有关。”

    李牧云神色微动。

    “黄泥村?我略有耳闻,此地近年来确有崛起之势,上次你也是为黄泥村的事情而来。不知这次,张兄所为何来?”

    “李兄英明。黄泥村百姓勤劳,赋税问题却引起了些风波。”

    “县丞意图加重其赋税,村民苦不堪言。我受黄泥村代表杨轩所托,恳请李兄能从中调停。”

    张远边说边轻轻将礼盒推至李牧云面前。

    “些许薄礼,聊表心意。”

    李牧云并未立即打开,而是凝视张远,眼中精光闪烁。

    “张兄,我知你为人,此事若非关乎民生,你不会轻易开口。但本官行事,自有原则。”

    张远坦然对视。

    “李兄放心,我与杨轩皆是出于正义,绝无丝毫私欲。只愿黄泥村百姓能免遭无妄之灾。”

    李牧云长叹一口气,终是打开了礼盒,看到其中的名茶与银两,眉头微皱。

    “张兄,你这是逼我犯错啊。”

    “非也,李兄。这不仅是黄泥村百姓的心意,更是我对李兄公正无私的信任。我相信,即便没有这些,李兄也会为民请命。”

    李牧云沉吟良久,终于点了点头。

    “张兄,你的话我听进去了。我会去查实情况,若真如你所说,自然会据理力争。”

    “多谢李兄!黄泥村百姓的安危,就仰仗李兄了。”

    李牧云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许不易察觉的赞许。

    “张兄,你的情义我记下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夜色中,杨轩接到张远的消息,心情略显振奋。

    “张副会长,李御史怎么说?”

    “李御史答应会调查此事,若情况属实,他不会坐视不理。不过,杨轩,你要做好两手准备,官场风云变幻莫测。”

    杨轩紧握双拳,眼中闪烁着坚毅。

    “张副会长放心,黄泥村的未来,我们会自己守护。但这次,真的感谢您的帮助。”

    “不用客气,这也是我的分内之事。黄泥村还需要你们自己守护。好自为之,杨轩。”

    “一定。张副会长。”

    回到家后,秦羽瑶一反常态的坐在杨轩面前。

    “你跟郡城有联系了?”

    上次,帝京来人,已经让秦羽瑶紧张万分,生怕被人认出来。

    “嗯,我们虽然是赚了钱,但也不能横征暴敛!”

    杨轩叹了口气:“官场的风云变幻莫测,水太深!”

    “若非必要,我不愿意涉足其中!”

    但是没办法,总有人在推着他前进。

    “杨轩,你就从不好奇我的身份么?”

    烛光下,秦羽瑶的脸庞更加美丽动人。

    一颦一笑都带着不同寻常的意味。

    杨轩轻笑一声:“你是我妻子,起码现在是!至于你之前的身份,和我无关!”

    “不管你之前是谁,现在你都是我的妻子!”

    秦羽瑶微微低下头,脸颊旁泛起一丝红晕。

    监察御史李牧云在几日的详尽调查后,终于掌握了黄泥村的真实状况。

    一日,天边刚露鱼肚白,李牧云身着朝服,步入郡主府邸,请求面见。

    “李御史大清早造访,必有要事。”

    郡主在偏厅接见,言语间含着几分好奇与不悦。

    李牧云行礼毕,直入主题。

    “郡主,关于黄泥村赋税调整一事,微臣有些见解,希望能与您详谈。”

    “哦?李大人有所指教,本郡洗耳恭听。”

    “微臣实地考察,发现黄泥村虽略有起色,但村民依旧以耕织为主,生活颇为艰辛。”

    “县丞所提议的赋税增加,恐将超出他们承受范围,不仅不利民生,反而可能激起民变,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随意加征赋税,于情于理不合!”

    郡主眉宇间掠过一抹不耐烦。

    “李大人似乎过于忧虑了,本郡不过是希望黄泥村能更‘合理’地贡献于郡府建设。”

    “郡主,合理之说并无过错,然则一切政策应以民生为基础。过度剥削,犹如竭泽而渔,终将无鱼可捕。”

    “黄泥村的繁荣亦能带动周边,长远来看,利于郡内整体发展。”

    “如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