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5章 有个三两万套
    翌日清晨,秦明离开高阳时,带走一支数百车马的队伍。

    孙知军好人做到底,派一营军马跟随防护。

    领军指挥使姓孙,乃是孙知军的同族亲信。

    只因被传言所误,那人也对秦明心怀敬意。

    【好感度59/100】

    秦明自然不会跟他客气。

    提升。

    一番操作下来,赚取些许人情点数。

    “此次还要劳烦孙指挥使,带队将物资送往乐寿县,交给那边临时主持难民事务的吴用。

    这是本官写下的书信,到时指挥使将其交给吴用,他自会安排

    唯有那乐寿之南,灾民众多,嗷嗷待哺。

    将军须得谨慎压制,千万护好车队,避免引发混乱。”

    孙指挥使当即领命,自去安排队伍上路。

    不止那位领军指挥使被秦明拉拢。

    此行大部分军士,因为被传言欺骗,对秦明好感度也都不低,因此那支队伍里,近半武官士卒,都被秦明借机提升好感。

    让他收获近千人情点数。

    之前在城中酒宴上,秦明与官吏们觥筹交错,顺便提升一些人的好感,说动他们出钱建造九天玄女神观。

    也将在孙仪身上损失掉的人情点数,十倍补偿回来。

    当然,秦明最大的收获?

    还是沿途所遇见的商贾民众。

    他们听闻圣甘霖当面,纷纷上前行礼问候,大多好感爆棚,让秦明顺利收割人情点数,这一趟高阳之行,也是不曾亏本儿~

    提升知军等官吏的好感,又在那边收获一批死忠。

    秦明休息一夜,与队伍一同行过数里,便自另一条官道策马驰去。

    又是单独上路。

    原本,秦明打算前往任丘求援。

    不过从孙仪口中听到,任丘曾派人到高阳求援,却被他们给拒绝了。又想到之前郑石的提醒,秦明对任丘那边,已经不抱希望,如今转而向南,直奔博野所在。

    秦明连夜赶到博野。

    正值深夜,只得等待。

    尚在清晨时分,便与永宁军的刘知军相见。

    双方之间也没有太多客套。

    刘知军当然知晓,秦明如此着急求见,必有十万火急之事。

    果然听秦明开口。

    “河间难民众多,急需赈灾物资,肯请刘知军,对此施以援手。”

    刘知军直接拒绝。

    “此事本官早已知晓,可惜能力有限,爱莫能助。

    只因博野城小民疲,同受水灾困扰。秦总管这一路过来,也当见到城外灾民们聚集。

    我等自顾不暇,实在无力救援。

    若非数日之前,定州运来一批粮秣支撑博野,只怕如今这边,也要陷入困境。

    到那时,本官为了大局考虑,恐怕也只能下令,驱逐附近难民。

    当然,秦总管远道而来,十分辛苦,不妨与本官前往府中稍歇。

    我在京城时,跟随童枢相身边,与蔡九知府有过数面之缘。

    而今秦总管到了此处,也不须与我见外。”

    秦明闻言,有些失望。

    他早就得人提醒,这位刘知军,背后有童贯撑腰。

    因此蔡府的面子,这回也未必好使。

    要说博野情况,虽然不容乐观,却也没有刘知军口中所说那般严重。

    事实上,之前这位刘知军,从未开仓放粮。

    路过博野的难民,也不曾得到救济。

    库中应该存下一批军资才对。

    博野如今,大小官吏们,手中不会缺粮,他们缺的是良心。

    秦明不再废话,见刘知军【好感度26/100】

    提升!

    只得强忍心痛。

    眼看着人情点数,一下就去减少七十二点,那真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

    但为了宣扬自身美名,欺骗更多民众,收获更多人情点数,秦明只能先来付出了。

    若能说动刘知军,调动永宁军储备军资,那就可以缓解附近灾民惨状,使得数千乃至上万人得以活命。

    当然救济难民,只是秦明赚取人情点数的附带之举。

    眼看刘知军好感度满值,秦明胸有成竹道。

    “还请知军相公,邀请城中诸位官吏富商,秦明欲借酒席之便,向他们请求援助,不管能否说动诸君,秦明都会牢记,知军相公此次相助之情。”

    刘知军无法拒绝,满口答应下来。

    又道。

    “总管一片护民之心,本官若对此毫无表示,怕枢相在太师面前,也都不好说话。情愿承担风险,援助总管一批军资。”

    这就是好感度满值的作用了。

    虽然不能让官员成为死忠,但却潜移默化改变他们的立场,让他们考虑自身利害的同时,也去站在秦明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出手相助。

    秦明岂会客套。

    “请知军相公下令,调取五千石粮草,支援乐寿。

    库中多余冬衣,愿以市价求购。

    因之前赈济灾民,秦明手中银钱暂时耗尽,无法立即支付。不过待我返回南面,便命人将金银送来如何?

    还望相公伸出援手,秦明必会牢记,日后当有报答。

    更会向岳父言明,知军相公,此次援手之情!”

    刘知军听到这里,面上有些为难。

    他没有直接拒绝,反将秦明请入里屋,命人传讯,邀请官吏富商。

    又命一众下属,退出屋外。

    方对秦明低声解释道。

    “总管提出要求,我本不该拒绝。

    不过,事情有些巧合,因发生水灾,童枢相特意调集起大批粮秣,吩咐我等下官,高价对外售卖,从中赚取好处。

    我负责此地交易,却也知道,自家不好直接出面。

    之前便与粮商合作,刚刚运走大批军粮,如今库中尚余八千石左右,若依总管要求,匀出五千石的话,恐怕博野这边,也是难以支撑。

    因此,最多能给总管三千石军粮,再去催促后方转运。

    若总管愿意等待几日,容我去寻粮商说话,总让他吐些粮秣出来,无非少赚些银钱。”

    秦明闻言,心下好生恼怒。

    因为水灾缘故,童贯就去调拨粮草,让

    刘知军为降低风险,自己不去出面,私下与粮商合作。

    此事看似荒谬,实则寻常操作。

    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秦明对此也无力指责,更没有时间继续等待。

    “秦明多谢知军援手之情,三千石粮食,便是雪中送炭!还请知军相公,派出得力下属,协助运粮。”

    刘知军当即答应。

    “这是自然。虽说粮食少了些,不过往年积存的军衣旧服,库中还有一批,尚未来得及翻新出售。若只是用以御寒,倒也不成问题。

    总管需要的话,我便让人,将那批衣袍一并装车,运往河间如何?”

    秦明闻言,面露笑容。

    “敢问知军相公,又有多少衣袍?”

    刘知军也笑道。

    “都是些私下里的勾当,原本是想给自家赚些小钱,或去折算金银,用以讨好枢相,买通官路。如今便拿出来,全部送与总管。

    只要总管不嫌,索性只是历年淘换积压的旧货,原也不值当记账。

    我听身边人说起,大概数目,估摸着有个三两万套。”

    秦明闻言,不由大喜。

    若真有三两万套冬衣蔽体,哪怕只是破旧军袍,那对走投无路的难民们来讲,也是救命的稻草啊!

    “知军相公此番高义,秦明岂能毫无表示?事后当以金银酬谢,再以市价支付入帐。”

    刘知军却道。

    “都是些积年的旧货,四下里节余减扣,谈不上甚么价钱。

    不过,也有旁人参与其中,想要分一杯羹的。如今总管这样讲,我也不好推拒,只要能有个两三千贯的银钱便好。

    总管如今开口,我自分文不取。

    让大家各去得些收益,不至于白忙一场。

    那样彼此面上,也能说得过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