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李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李斯被杀后,秦朝很快就灭亡了?
    李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李斯被杀后,秦朝很快就灭亡了?

    曦月谈

    2024-9-23

    10:47

    山西

    首发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李斯,这位秦朝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丞相,曾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重要推手之一。

    他通过自己卓越的政治才华与坚韧的意志,帮助大秦帝国建立了空前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

    但随着秦始皇的去世,李斯在宫廷斗争中的失利迅速让他从巅峰跌入深渊。

    在赵高的阴谋之下,李斯不仅失去了权力,也失去了性命。

    更令人感慨的是,李斯的死亡仿佛成了秦朝灭亡的催化剂,曾经强盛一时的帝国在短短几年内分崩离析。

    那么,李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死对秦朝的命运,又有着怎样深远的影响?

    从士子到丞相

    李斯的早年生活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不甘。

    他出身于楚国上蔡的一个普通家庭,年轻时在家乡的郡衙中做一名小吏。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李斯从厕所的老鼠和粮仓中的老鼠之间的对比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所处的环境。

    就如同那被惊吓逃跑的厕所老鼠,和无忧无虑享受囤积粮食的粮仓老鼠一样,想要摆脱困境,必须改变自己的处境。

    带着这个领悟,李斯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离开楚国,前往齐国着名的稷下学宫求学,并拜入荀子门下,学习治国之道。

    完成学业后,李斯意识到楚国的前景暗淡,而其他六国也风雨飘摇,机会渺茫。

    于是,他决定前往强大的秦国,希望在这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国家中寻找一展抱负的机会。

    来到秦国的李斯并没有立刻得到重用。

    最初,他仅仅在丞相吕不韦府中担任舍人,充当门客。

    尽管如此,李斯从未放弃自己的志向。

    他知道,在吕不韦手下或许可以积累经验,但要真正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必须接近秦王。

    当时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刚刚登基。

    李斯敏锐地察觉到这位年轻君主的雄心壮志,便决定全力辅佐嬴政,期望能够助其统一天下 。

    李斯凭借自己的政治智慧,逐渐赢得了嬴政的信任,他不仅擅长分析形势,还能够大胆提出战略建议。

    他认为,秦国此时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而最大的敌人是那些合纵连横的诸侯国。

    因此,李斯提议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通过游说各国的贵族、官员,进一步削弱六国的抵抗力量。

    此举让秦国在统一的过程中减少了许多阻力,也让李斯的名声逐渐为人所知。

    李斯的杰出才能不仅体现在他对外策略的建议上,也表现在他对内政的精细规划中。

    当韩国派间谍郑国进入秦国,企图通过引导秦国修建水利工程来拖延其军事行动时。

    李斯果断提出反对驱逐所有外来人才,并写下了着名的《谏逐客书》。

    在书中,他强烈主张秦国应包容各地贤才,以强化自身的力量。

    这篇文章打动了嬴政,使其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进一步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

    随着秦国逐步扩张,李斯的地位也日益提升。

    他被任命为丞相,掌管百官,成为秦始皇最信赖的重臣之一。

    在李斯的辅佐下,秦国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内政改革,最终实现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李斯的政治敏锐和决断力,使他成为了当时不可或缺的政治人物。

    他在秦始皇的帝国蓝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因此名留青史。

    李斯之死

    只是,李斯的晚年命运令人唏嘘。

    他作为大秦帝国的丞相,在秦始皇去世后本应继续掌控朝政,维护帝国的稳定。

    但宫廷内复杂的权力斗争,以及他与赵高的深刻矛盾,最终将他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随着秦始皇的去世,李斯的政治生涯进入了最后的危机时刻。

    秦始皇死于巡游途中,李斯与赵高联手伪造了遗诏,拥立了始皇的次子胡亥为帝。

    李斯本以为这次选择能为自己继续保住权力,但他并未预料到,这正是他迈向灭亡的开端。

    胡亥是个年轻而懦弱的皇帝,极易受身边人的操控,而赵高正是通过这一点,逐步取代了李斯在朝廷中的地位。

    赵高极具野心,他看到了李斯对胡亥的控制力,深知自己若想独揽大权,必须除掉李斯。

    于是,他开始一系列阴谋诡计,逐步离间李斯与胡亥的关系。

    他在胡亥面前不断诋毁李斯,甚至诬陷李斯与起义军有勾结。

    尽管李斯曾试图劝谏胡亥治理国家,但胡亥已深受赵高的蛊惑,反而认为李斯是多管闲事,不值得信任。

    当赵高的阴谋逐渐得逞时,李斯意识到自己已经身陷绝境,失去了最后的政治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胡宇伦请大家收藏:胡宇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他虽是丞相,但实际上朝政大权早已落入赵高手中,之后,赵高设计以“谋反”的罪名将李斯逮捕。

    李斯在狱中遭受酷刑,被迫认罪。

    他的上诉无人理会,他所曾拥有的一切,包括权势和地位,瞬间化为乌有。

    临刑前,李斯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他对儿子感叹道:“我多想牵着黄狗,再去上蔡东门打猎追逐野兔啊。”

    这句话,道尽了他内心深处的悔恨与无奈。

    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最终被判腰斩,父子一同被处死,三族被灭。

    李斯之死的连锁反应

    李斯之死,如同大厦的崩塌,掀开了秦朝灭亡的序幕。

    作为秦始皇的得力辅佐者,李斯不仅在政策制定上举足轻重,还为帝国的统治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他的存在,意味着秦朝还有一位理智的政治家能够维持朝政的秩序。

    是以,李斯的倒台则使秦帝国的治理体系彻底崩塌,导致政权迅速走向了无法挽回的混乱与衰败。

    当赵高借助阴谋陷害李斯,操控胡亥成功除掉丞相后,朝廷内部失去了一个能够平衡权力、制约胡亥荒唐行为的力量。

    赵高虽然上位,但他并没有真正治国理政的能力,更缺乏李斯那样的远见卓识。

    赵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巩固个人权力上,而不是处理国家日益严重的危机。

    与此同时,秦始皇去世后的中央集权体制已经摇摇欲坠。

    李斯在世时,虽然有不少强硬的政策,但他至少能够通过法家思想维持一定的秩序,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

    但李斯死后,这种管理能力消失,朝廷中的官僚体系陷入了无序和无能。

    胡亥完全信任赵高,沉迷于享乐,对国家危机视而不见,甚至对起义的信号充耳不闻。

    官员们要么胆战心惊,要么被迫屈从赵高的权势,帝国的运作陷入瘫痪。

    李斯的死带走了秦朝最后一位具有治理能力的大臣,而赵高的独裁统治则进一步加速了秦朝的内乱。

    赵高不仅排挤异己,还进一步压迫百姓和地方官员,导致各地的不满情绪急剧上升。

    失去了核心的统治力量,秦朝如同一艘失控的巨轮,在起义的浪潮中摇摇欲坠。

    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就是这种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

    他们的成功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反抗浪潮,越来越多的势力纷纷揭竿而起。

    赵高试图通过专权维持帝国的统治,但却无力遏制四方的叛乱。

    秦军在李斯去世后也逐渐失去了战斗力,没有了有效的军事指挥和政策引导,昔日强大的秦军再也无法抵挡各路义军的猛烈进攻。

    在巨鹿之战中,秦军遭遇了毁灭性的失败,这一战标志着秦朝的衰败已不可逆转。

    李斯的倒台不仅象征着秦朝政治体系的崩溃,更预示了帝国的终结。

    赵高独揽大权,却无法拯救日渐瓦解的政权,而胡亥则在自我迷失中丧失了对国家的控制。

    短短三年内,秦朝从一个强大帝国变成了被攻陷的废墟。

    秦二世胡亥被起义军推翻,刘邦带领义军攻入咸阳,结束了秦朝短暂而辉煌的统治。

    秦朝的灭亡与其说是命运的安排,不如说是权力斗争和治理失衡的必然结果。

    李斯之死不仅结束了一个政治家的一生,也为秦朝的覆灭按下了加速键。

    李斯的历史评价与反思

    李斯的一生既充满了功勋卓着的辉煌,也因后期的决策失误而备受质疑。

    因此,历史学家们对李斯的评价至今依然充满争议:他是秦朝的建设者,还是其灭亡的加速者?

    李斯无疑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推手之一。

    在秦朝建立的过程中,他推行了许多具有开创性和深远影响的政策。

    例如,郡县制的实施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秦朝的统治得以稳固。

    他还建议“焚书坑儒”,虽然这一政策在后世遭到强烈批判,但它确实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抑制了思想分裂和反对势力的崛起。

    但李斯后期的作为却饱受诟病。

    他在秦始皇去世后,与赵高联手伪造遗诏,推翻了本应继位的扶苏,扶持胡亥上位。

    这一决策不仅为赵高的专政打开了大门,也为秦朝的迅速灭亡埋下了伏笔。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斯有过精辟的评论,认为他“过分看重爵位与利禄”,因此,选择了阿谀奉承赵高,最终导致了他自身的悲剧和秦朝的崩溃 。

    李斯的悲剧不仅仅在于他个人命运的沉沦,更在于他失去了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远见。

    早年的李斯是敢于直言进谏的,曾在秦始皇驱逐外来人才时,挺身而出写下《谏逐客书》,保住了许多重要的外来能臣。

    可到了晚年,李斯却在赵高的步步紧逼下,丧失了改革者的锐气,选择了屈从与妥协。

    甚至在秦二世时期,未能及时制止胡亥的荒唐统治。

    这种种,让历史对李斯的功与过,有着不同的评价。

    

    喜欢胡宇伦请大家收藏:胡宇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有学者认为,如果李斯不死,秦朝可能不会那么快灭亡;

    也有人认为,李斯的过度依赖权力和对自身利益的追逐,使得他在关键时刻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导致了自己和秦朝的共同覆灭。

    结语

    总之,李斯的生命轨迹宛如一场盛大而悲怆的悲剧。

    他从一介寒门士子,凭借过人的才智登上权力的巅峰,成为秦始皇最倚重的丞相,助力大秦帝国的辉煌。

    只是,权力的诱惑与复杂的宫廷斗争,最终将他推向了命运的深渊。

    李斯之死,不仅标志着他个人命运的终结,也象征着大秦帝国政治结构的崩塌。

    秦朝的迅速灭亡,既源于胡亥与赵高的残暴与无能,也与李斯的晚年失误息息相关。

    正如历史常常反映的那样,权力斗争中,理智与远见一旦被贪欲和恐惧取代,必然导致政权的动摇与崩溃。

    李斯的故事提醒我们,权力虽能成就伟业,却也能够毁灭一切。

    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12日 关于《《大秦赋》里的他,为何一生都想成为“仓鼠”?》的报道

    中国日报网 2008年5月27日 关于《李斯 帝国丞相 小吏思维》的报道

    搜索

    李斯为什么被斩死

    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秦朝李斯最后怎么样了

    李斯最后是被谁害死的

    为什么说秦朝李斯厉害

    扶苏娶李斯的女儿为妻

    喜欢胡宇伦请大家收藏:胡宇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