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78章 种地
    朱吾适他们来到郊外的皇庄时,朱元璋已经在跟几个农民聊天儿了。

    不得不说,朱元璋对农民确实不错。

    对大臣们说话时总是板着个脸,对农民说话的时候,就和颜悦色的。

    尤其是对待上了年纪的农民,那叫一个亲切啊。

    朱吾适怀疑朱元璋是想他爹了。

    种薯都已经准备好了,土地也都翻过了。

    今天的任务就是种到地里,然后浇水就行。

    并不是什么累人的活儿。

    农民们也很兴奋,之前大棚里的土豆成熟,负责挖土豆的就是这些人,他们都知道土豆的产量。

    朱元璋让他们春天种土豆的时候,这些农民差点儿乐疯了。

    时间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

    今日份劳作正式开始。

    朱元璋和马皇后一组,朱标两口子一组。

    朱吾适自然是带着朱雄英了。

    朱允炆年纪太小,只能跟着打酱油了。

    最惨的是朱棣,朱元璋将他和老七分到了一组。

    朱棣再三抗议,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朱吾适负责刨坑,然后朱雄英小心翼翼地将种薯放进去,在用土盖上。

    五岁的朱雄英对待种地这件事儿非常的虔诚。

    每次都是轻拿轻放的,像是对待什么稀世珍宝一样。

    朱吾适都刨了十来个坑了,朱雄英才种了一颗。

    “小朱啊,你要加快一点儿速度哦,不然要干很久的。”

    蹲在地上的朱雄英抬起头,认真地说道。

    “大哥哥,不能太快哦,爷爷说了,每一个种薯都代表着一堆的土豆,这些土豆可以救命的,雄英要确保每一颗种薯都可以茁壮成长,长出多多的土豆哦。”

    孩子都这么说了,朱吾适还能怎么办呢,只能是鼓励了。

    “小朱真棒!”

    得到夸奖的朱雄英笑得格外的开心,一不小心吹出个鼻涕泡,然后赶紧用手去擦。

    结果又抹了一脸的土。

    朱吾适看着朱雄英这可爱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来。

    真是个好孩子啊。

    大家都在安静地干活儿,只有朱棣时不时会咆哮几声。

    “老七,你挖坑都不会吗,你挖那么大干嘛。”

    也是难为朱棣了,老七的思维,不能用常理揣测的。

    中午饭是住在皇庄的村民做的。

    朱元璋特地强调了,他们平时吃什么,就做什么,不许搞特殊。

    然后,朱吾适就知道了大明的农民平时吃的是什么。

    说实话,挺难吃的。

    说是干饭,其实更像是稠点儿的粥,里面还掺杂着不知名的野菜。

    好的是竟然还有小鱼小虾,都是在附近的河里捞上来的。

    应天府郊外的农民吃的都如此的差,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起码南方还有野菜,河流也多,小动物啥的也有。

    北方可就惨了,尤其是平原地区,只能种地,粮食产量又不高。

    大量的土地还都被地主豪绅把持着,农民过的什么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朱吾适一边吃着难以下咽的饭菜,一边思索着到底怎么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

    蹲在他旁边的朱雄英捧着一个大碗,一口一口地吃着,小眉头都挤成一团了。

    朱吾适有点儿心疼朱雄英。

    “小朱啊,不好吃就别吃了,一会儿大哥哥让人去给你弄点儿好吃的。”

    朱雄英抬起头,认真地看着朱吾适说道。

    “大哥哥,雄英可以的,农民伯伯吃的下,雄英也吃得下。”

    说完,继续低头干饭了。

    朱吾适摸摸朱雄英的脑袋,感慨道。

    “小朱好样的,你要记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雄英点点头,表示自已记住了。

    一直干到日落黄昏,朱吾适他们才踏着夕阳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朱元璋的摩托车被马皇后没收了。

    甚至连三轮车都不让他骑了。

    朱元璋只好跟着朱雄英一起,蹲在朱吾适的三轮车斗里。

    “贤弟啊,现在知道咱为啥抠了吧,百姓们生活苦啊。”

    “就这已经比咱小时候好多了,咱小时候要是能吃上这么一顿饭,咱的家人也不会饿死了,咱也不需要造反了。”

    “造反可是掉脑袋的活儿,真以为咱就那么乐意干啊。”

    朱吾适没有说话,不过他觉得,朱元璋应该是乐在其中的。

    以朱元璋的性格,他就不是个安分守已的人。

    要不然人家汤和为啥不找别人,偏偏找朱元璋呢。

    “贤弟啊,你说有了这些高产作物,咱的大明还会被推翻吗?”

    这是朱元璋心里的一根刺,他拼死拼活地打下来的江山,才短短两百多年,就被折腾没了。

    每次想到这个,他心里就来气,比想到朱棣造反还要来气。

    朱吾适思考了一下,然后说道。

    “大概还是会的吧,这年头,没有永恒的王朝。”

    “就算有了高产作物,也不代表你大明就能江山永固啊。”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简单概括,就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为啥活不下去,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口增长了,土地就那么多,还都把持在上层人的手中。

    就算产量提高了,如果历史还是像原历史一样发展,土地兼并厉害,百姓不还是没有活路嘛。

    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要开辟新的路,让那些上层人不要总是把眼光放在土地上。

    这样百姓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造反的概率大大降低。

    华夏的百姓是最好糊弄的,只要有口吃的,但凡活的下去,就从来不惹是生非,只会低着头,努力生活。

    所以对外扩张真的是一条非常好的路。

    出海一趟赚的钱,比费尽心机兼并十年土地还要多,谁还去跟百姓抢那点儿土地啊,出海不香吗。

    具体能不能行,朱吾适也不清楚,走一步看一步呗,总之不会比原历史更惨就是了。

    这次种土豆的,都是应天府附近的皇庄。

    等到土豆收获了,更多人看到了土豆的产量,等到秋天了再慢慢向外推广。

    直到传遍整个大明。

    朱元璋也是很忙的,不可能天天去种地,这次种地也是带着家人去体验一下。

    让他们不要忘记百姓的不容易。

    时间飞逝,转眼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