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才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他一把撤下身上的披风,直接搭在贾听玉身上。
目光始终没有从贾听玉的脸上移开。
“听玉,此去路途遥远,我实在放心不下。”
马文才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被寒风侵袭,也被离别的愁绪所扰。
贾听玉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又明亮。
“莫要担忧。我会照顾好自己,你也要多保重。”
马文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知道,离别是不可避免的,可心中的那份不舍却如潮水般汹涌。
“将士们还在等你”。
在贾听玉一再的劝说下,马文才缓缓地点了点头。
他望着渐行渐远的雪橇,直到那身影消失在茫茫雪幕之中,才缓缓转身。
“走,我们回去”。
五十人的小队骑着马跟着他回去。
这些马脚上都绑了布条,倒是不担心摔倒。
干旱了一年多,这片土地早已被折磨得满目疮痍。
干裂的土地张着大口,农作物枯萎,颗粒无收,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然而现在,下雪了,这倒是难得的好处。
雪花覆盖下来,掩盖了土地的裂痕,给世间带来了一片银装素裹的纯净与宁静。
雪橇在雪地里航行,一路畅通无阻。
雪橇的滑板在厚厚的积雪上轻快地滑过,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贾听玉望着眼前这白茫茫的世界,心中感慨万千。
身旁的祝英齐等人,也被这雪景所震撼,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神情。
半个月后,贾听玉带着祝英齐他们终于回到了淮河。
远远望去,淮河不再是以往那干涸见底、沙石裸露的模样。
如今,淮河中有水了,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仿佛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于大地之间。
河水缓缓流淌,发出潺潺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重生的喜悦。
河边的树木也因河水的滋润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枝头开始冒出嫩绿的芽苞。
贾听玉等人站在淮河岸边,感受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欣慰。
这场雪,这条重新流淌的淮河,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贾听玉并不急着回去。
毕竟,建康城中的氏族众多,这可是筹集物资的大好时机。
在这繁华热闹的建康城中,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不乏名门望族的身影。
这里的氏族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更掌握着诸多渠道和人脉。
没想到祝老六也在这城中,她毫不犹豫地前去拜访祝老六。
当祝老六见到贾听玉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姑娘,许久不见,今日怎会到此?”
贾听玉也开门见山。
“祝六公子,我此番前来是为筹集物资之事,还望祝六公子能出手相助。”
“贾姑娘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定会全力帮忙!”
祝老六凭借着自己在城中的人脉和关系,迅速为贾听玉牵线搭桥,联系了不少有能力提供物资的氏族。
贾听玉记得皇帝红人是祝老六的三哥。
“祝六公子,听闻祝三公子在皇帝身边颇受重视,不知您能否帮我引见?”
祝老六爽快地应道:“这有何难?包在我身上!”
经过一番谋划,在祝老六的引见下,贾听玉终于见到了祝老三。
祝老三见到贾听玉,略带疑惑。
“不知姑娘找我所为何事?”
贾听玉诚恳地说,“祝大人,我此次为筹集物资而来,此事关乎众多百姓的生计,还望祝大人能施以援手。”
祝老三见贾听玉为人真诚,所谋之事也是为了造福一方,便欣然答应。
“姑娘心怀大义,我自当在陛
有了祝老六和祝老三的帮助,贾听玉在筹集物资的道路上更加方便。
虽然这建康城的氏族一毛不拔,但不妨碍贾听玉自己有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