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537章 北京冬奧賽季
去年一整年都沒有Jr的國際賽, 各國只能靠着少數國內賽來鍛煉,有的國家甚至連Sr的比賽都沒有——全國錦标賽都沒舉辦。
今年的話Jr系列賽事也在籌備中,随着B級賽的展開, JGP也陸續要開始了。
霧笛杯落選賽如期開幕,争奪冬奧名單的最後機會, 大家都嚴陣以待。
好消息是, 瓜隊不需要派人去拼名額, 世錦賽滿額參賽的好處就在這裏。
幸福感滿滿。
叢瀾在冰場監督國青隊訓練, 摸了摸新入隊的管汀筠。
“你頭發好軟啊, ”她有點愛不釋手了,“好好摸。”
管汀筠仰着脖子看她:“啊啊啊啊啊!”
她在冰面上,叢瀾隔着擋板在rua臉:“臉也軟軟的。”
管汀筠:“啊啊啊啊!”
旁邊豔羨的隊友:“我也很軟的!我我我!摸摸我好不好呀?”
三四個十一二的小女單, 去年國內分站賽裏破格比Jr組的, 都拿到了不錯的成績, 所以被扒拉來今年的國青隊二隊了。
以前隊伍還有名額限制, 後來張簡方大手一揮, 花滑自己賺錢自己花,除了正式的運動員名額之外,再批了“借讀人員”, 後者沒有工資只有少數補貼, 別的就跟正式隊員一樣, 但人數放大了許多。
沈韞玉年歲不夠,就走的這個來的。
也不一定誰都能練出來, 還有一個賽季後就退回地方隊和俱樂部的。
雖然此舉基本斷定了“你家孩子在花滑上沒有前途”, 但起碼一年的訓練費用不必家長掏錢了, 再就是感受到了國家隊的訓練模式,對個人也是有成長的。
沒辦法, 競技運動向來殘酷,輸送人才的渠道被打通以後,也就意味着曾經的及格線提高了,難度升級,競争便格外激烈。
叢瀾也不知道這幾個小姑娘有多少能留下,隔壁男單雙人冰舞的又有誰會繼續待在這裏。
去年十二月的時候,明白時間過半了,沒出規劃難度的孩子們急得不行。
女單這邊還有人問能不能直接學四周跳啊,她想趕快學這個難度。
結果被無情拒絕了。
小女孩哭得連氣兒都喘不勻了,還被誤解是好高骛遠。
後來等情緒穩定下來,問了問才知道,是她覺得自己練得不好,怕被退隊,如果能出四周跳的話肯定就不會被退了。
都只是小升初的年紀,想事情單純得不行。
但也正是這一腔孤勇無盡拼搏,讓人更能看到小孩子的可愛。
管汀筠在練322,自從新規則更改以後,Jr梯隊的小女單小男單們,都在練接兩個兩周跳的連續跳。
“接3T我跳不出來哎,但是我可以接2T2Lo!如果我能接到2A就好啦!”她聲音嗡嗡的。
叢瀾:“可以噠!練啊練的就好啦!”
她學着管汀筠的發音。
管汀筠:“嘿嘿嘿!”
其他人:“我也要我也要!”
跟一群小複讀機似的,叢瀾都不知道她們要什麽,最後才曉得是要同樣的祝福。
她們說這叫特簽,語言版本。
叢瀾:“……”
你別騙我,我知道特簽是什麽。
能加A跳的規則利好最多的還是Jr階段,還有Sr裏技術不算最一流的那些人。
宮融就在練帶2A的322,并且表示很快樂。
男單那邊當然也有,四周跳不是誰都會的,3A也不是年歲到了就自動長自己身上的。
沐修竹卞玄則是在練3A3A。
沒正經歸到訓練計劃裏,倆人就是在那裏盤算着怎麽出這個跳躍。
沐修竹:“到時候我一個3A3A,嘩——全世界都要喊沐修竹你真帥!”
從冰上爬起來在扒拉自己訓練褲上的冰碴子的卞玄:“……對,沐修竹你真帥。”
你就顧着自己帥,不管我死活。
沐修竹說彤姐之前跟師姐的SBS好帥的,我也想跟你來這個,但我們難度升級,3A3A吧。
卞玄一臉死相:“我還是練3A2A吧,我覺得這個也挺好看的。”
到時候放表演滑編排裏,也能唬人。
冰場訓練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就沒有消停的時候,人一多,冰時就不太夠用了。
沐修竹扭頭找人:“師姐呢?她剛不還在這裏嗎?”
師姐跑去放音樂的地方了。
叢瀾在思考搞個什麽BGM比較好。
花滑合樂要帶音樂,前兩天跟短道大道一起訓練的時候,理菱她們瘋狂吐槽。
“啊啊啊啊你們音樂小一點,我們都聽不到教練安排了!”
“你們花滑的好吵啊!”
“我就說不能一起練,這不就大圈套小圈嗎?”
還有教練在吼:“別往裏面看!專注你自己的訓練!你看花滑的幹什麽?你也想進去轉兩圈?!我借釣竿過來給你吊個3A你要不要啊?”
那可能是有點想要的。
理菱眼尖地瞧見了有人躍躍欲試。
只不過最後還是屈服在了冒火教練的淫威之下。
塞罕壩這塊冰,可謂舉世罕見,說一句全世界第一和獨一無二也不為過。
幾個冰上項目都在一整塊冰上,按照位置區分冰面需求,做到了中心位花滑,邊緣短道,外圈大道,旁邊冰壺。
中間花滑的冰面還能改給冰球。
一起訓練的時候,那叫一個眼花缭亂。
短道在周圍一圈圈滑過去,咋咋呼呼喊“你上啊”“xx你超他”“xx你控好身位”;
裏面的花滑不喊,但花滑自帶全場配樂。
有時候音樂節奏不太對勁,短道大道都不知道要怎麽伸腿滑了——人總是想順着點兒什麽走的。
叢瀾也不曉得為什麽大家一定要一起訓練。
據說是有人來拍攝出新聞稿,後面給了個宣傳。
但真的很吵。
所以叢瀾決定找個三拍子的圓舞曲,來為難一下短道。
誰讓他們昨天咋呼得最厲害!
三拍子裏有的節拍規律性弱,不太好掌握節奏,花滑不聽歌也能訓練,無所謂。
扒拉了一下歌單,找了好一會兒才選好一首歌。
等音樂響起,短道訓練的還沒反應過來。
随後——
“瘋了吧誰幹的!”
“套圈把花滑的給套進去吧!”
叢瀾一溜煙跑走,深藏功與名。
她今天的訓練已經結束了!
沐修竹頂着一堆強烈的目光:“???”
看我搞咩啊?
又不是我去切的歌,我一直站在這裏好不啦!
·
于謹在給叢瀾合計這個賽季要用什麽節目。
“但如果自由滑還是茉莉花的話,我就延續了三個賽季了。”叢瀾說,“總覺得怪怪的。”
于謹:“這個肯定要上啊,不然你想改什麽?”
叢瀾:“沒什麽思路。”
這兩個賽季以來,《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女單的至高之美,也在賽場真正開辟出了一條新的道路。
曾經西方音樂盛行,想要高分就只能選經典,導致花滑賽場缺乏各國傳統特色。
能用本國文化取勝的,不是沒有,但非常的稀少。
尤其是非歐美國籍的運動員。
沒有人不想将自己的文化帶給世界看,大家都很想很想。
AI出來以後,不再以過往成績為依據,這也擴展了運動員在選曲上的自由權。
劃定範圍的選擇,不是自由。
就像是很早以前,褚曉彤的華夏風格節目,遠沒有她的西方古典樂節目得分高,這使得她只能傾向後者。
算自由嗎?
不算的。
張簡方推AI,何止是想要一個打分公平,他為的還是花滑這項運動的健康發展。
随着時代進步,大國崛起,各國的文化蓬勃發展,這個時候再以裁判過時老舊喜好來審視賽場,未免也太落後了。
于謹:“三個賽季就三個賽季呗,改一下編排,重新做點編曲,你不是經常改曲子嗎?不耽擱。”
一個賽季能改出來十幾二十版配樂的叢瀾:“額……”
關于叢瀾的冬奧選曲,隊內甚至專門開了一個小會。
張簡方對內的要求不算高,他要四個項目都帶華夏文化。
這一點早就有過,特別是平昌冬奧的gala中,上場的幾人節目差不多都是傳統風格,而且融合得特別好,不是随随便便敷衍一下的那種。
當時還有媒體電視臺專門誇贊,國內外好幾個媒體都剪輯了視頻,做了報道。
反響甚好。
“北京冬奧嘛,雙奧之城,叢瀾茉莉花必上。”這是大家的一致看法。
她這首曲子裏的前奏太犯規了,《北京歡迎你》的旋律一出,誰能拒絕?
難得的雙奧之城啊!當年的2008,即将的2022,仿佛一下子就被一根線銜接在了一起。
況且,這還是夏奧與冬奧的聯結。
而sp,《朱鹮》很好,《17》也很好。
至于要不要新編節目?
于謹:“目前跟叢瀾商量了幾個,但感覺都不太好。”
遺憾的是到了瓶頸期,于是看新的曲子怎麽看都不如這兩個好。
連簡單編一下大致的動作上冰試試,都覺得哪兒哪兒不順暢。
《朱鹮》也很适合冬奧會,這個節目的由來就很符合世界主題,瀕危動物的拯救,獨屬于中國的成功。
配上4A版本的《茉莉花》,當是絕殺。
但不論sp怎麽選,于謹看着叢瀾:“你自由滑得是小茉莉。”
叢瀾也不是不喜歡這個節目,她就是單純覺得都滑了兩個賽季了,還來啊?
“被人罵江郎才盡了。”她道。
于謹:“我覺得還好,你如果自由滑不變,那短節目暫時沒思路也可以多找找,時間方面就寬泛了不少。”
ISU沒有規定一個節目不能用仨賽季,實際上也有人這麽幹過。
細數一下,《茉莉花》在2019和2020賽季出現的頻次也不算多,國際賽被取消得那麽狠,加起來倆賽季也就等于以前一個賽季的分量。
再者,4A版本的茉莉花,真沒幾次。
特別是世錦賽的那一版,驚天一絕。
于謹比較偏愛世錦賽的,還想着讓叢瀾把這個難度續到冬奧會上。
再就是,他其實有個想法:“團體賽不出意外你應該是女單自由滑,你上小茉莉,咱們可以搞兩個版本。”
叢瀾來了興趣:“你說說。”
她會所有的四周跳,這讓大家興奮,也期待叢瀾能夠擁有一個節目,把所有的四周都放進去。
盡管大家也知道,這是妄想。
叢瀾如果沒什麽複雜編排,她倒是可以放,可問題是她不是這樣的人。
冬奧賽場,于謹也想看到叢瀾把所有的四周跳都加進去。
這是不現實的。
卻不是沒有辦法的。
于謹的想法是,叢瀾的冬奧會是團體自由滑+個人項目,前者是因為她更适合被放在fs裏來确保這10分不丢。
如此一來,就等于叢瀾在冬奧上會有兩場小茉莉的演出。
那麽,次數增加了,所有的四周跳也就有了機會。
團體賽的小茉莉可以是4Lo在內的三四,按照2019賽季的難度來走;
個人賽的小茉莉可以是4A在內的三四,按照世錦賽的難度來走。
帶4A的四周跳一共是六種,從T到A,可以很好地分成兩份,放在不同的技術配置裏。
于謹:“三個四周跳的配置是你最舒服的,再多就達不到狀态,你要是在冬奧場館裏跳所有的四周,這是最好的辦法。”
叢瀾:“可以啊!”
她很贊成:“我覺得可以!”
冬奧團體賽的名額分配其實還在争執,冰舞不是倆名額麽,所以眼看着能拿獎牌,茱迪就特想争一個換人的機會。
這樣一來,不管是秦芷賀舒揚還是宋茗茗古意,都能拿牌。
他們在單項上是沒有拿牌機會的。
十四冬就争了,現在還在争,不管概率高不高,茱迪都要拼一把。
叢瀾團體自由滑這一點,應該是可以的,但也不确定一定就這麽安排了。
于謹這個換技術配置的想法,暫時只是個方案,沒落實。
不過,如果他将這個當做理由,想必會給女單換人增加一個不小的籌碼。
叢瀾穩10分,這是底氣,誰都替代不了的;
北京冬奧場館的雙配置,沒有人會抗拒這份驚喜。
競技體育本就是,實力為王。
叢瀾:“那我回去再想想短節目用什麽!”
她瞬間活潑了起來:“然後看看小茉莉能不能改進!”
更何況,她是如此的契合這樣一個盛大的賽事。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