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04章 進化版本的新3A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504章 進化版本的新3A

    寧盼晴在這一場。

    她是冰舞的, 之前離開了國家隊,陸續找了幾任男伴都不太合适,中間有半年去北美自費外訓, 最後還是回來了。

    在找舞伴這個事情上,她遭遇了巨大的危機。

    直到現在, 寧盼晴都沒換到合适的舞伴, 而這幾年等于一直在浪費她的時間。

    不只是她一個人在找, 國家隊、省隊都在幫着她找, 但配合這種事情, 有時候就是需要看虛無缥缈的默契。

    并非沒有合适的,但人家要麽早先組了別的女生,要麽就是跟寧盼晴沒那麽搭。

    經歷過高揚一事, 寧盼晴也更看重對方的進取心。

    這次, 兜兜轉轉, 寧盼晴又跟她之前的隊友伍鷗搭在了一起, 來參加這場破曉杯。

    女單在最後, 所以其餘項目已經比完的人,可以跑來觀衆席找位置坐下,繼續觀賽。

    寧盼晴看着叢瀾, 鼓掌的同時眼角也在濕潤着。

    “這短曲滑得, 獨一份。”寧盼晴說道。

    伍鷗:“學都學不來。”

    寧盼晴:“跳躍實在是太難了。”

    擱她身上, 出個三周跳能為難死,要不當初也不會被分去學冰舞。

    雙人還會多考慮一下跳躍, 冰舞分項目會更早一點, 現在的冰娃基本都是單人-雙人-冰舞這樣去走。

    不單單是愛好問題, 家長也想讓孩子多一條路。

    雙人冰舞的配對,着實有點為難了, 特別是對女生來說。

    目前,男伴“供不應求”,很多Novice、Jr組別的國內賽裏,這兩個項目甚至都允許單人參賽。

    但也導致了冰舞的基本盤稍弱,好苗子都緊着前面的去了。

    “這次的3A……我都傻了!。”伍鷗說道。

    寧盼晴點頭:“對對對對對!”

    我人都麻了啊!

    ·

    齊妍正在跟大家解說剛才的三個跳躍。

    她長籲一口氣:“瘋了……瘋了瘋了瘋了!”

    【啊啊啊啊這個3A!這個3A!】

    【跳躍怎麽比八月進步那麽多!】

    【怎麽回事!】

    齊妍:“3A……嶄新的3A……”

    怎麽人都二十多了還能出這麽厲害的3A啊!

    誰家職業生涯末期會有這麽……!!

    齊妍真是服了那群天天亂說的媒體們,還有那些數着日子等叢瀾退役的腦殘們。

    這能力要是瀕臨退役、競技末期,她齊妍就壓根沒開啓過職業生涯!

    她捂着自己的心口,強撐着跟直播間裏的大家科普:“4A肯定對3A有影響,它的轉速、高度,以及對核心的控制力,都遠勝3A。六種跳躍裏,A跳不成功,無外乎兩個問題,一是重心轉移,二是軸心。”

    在3A上,這兩個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

    叢瀾的3A珍貴不止于質量,還有她的穩定。

    外人能看到的OP和六練裏,3A偶爾有失誤,但正賽中卻是許久都未曾有過什麽抽風了。

    齊妍否認了直播彈幕裏提到的3A拼運氣:“不是運氣,它是一個運動員綜合能力和腦子的體現,我知道,大家都在說練體育的沒腦子,但花滑不是這樣,包括很多項目都是講究戰術的,用腦子滑冰非常重要。”

    運氣一說,能解釋太多太多東西。

    可歸根結底,是實力。

    齊妍:“學習是要看天賦的,小時候讀書是這樣,練體育也是這樣,長大了工作還是這樣。學習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在此之上,是有天賦區分的。而花滑的跳躍,身體素質之外,就是學習能力的比拼。”

    只不過有些人的學習能力側重文理科,有些人側重體育藝術。

    齊妍:“3A……所有A跳吧,它的難點說是倆,其實還是一個,因為重心轉移之後就是軸心的問題。左蹬右跟,這個誰都知道,但練不出來就是白搭。”

    A跳向前,比其他五種跳躍缺少手臂的輔助,以左前外這個刃起跳後,要迅速完成重心從左到右的轉移,然後右腿伸直、左腿盤腿,開始進入空中旋轉。

    這一進轉的過程,對很多人都是老大難,男單也這樣。

    3A失敗的大半問題都在這個進轉裏面。

    要麽是錯失時機沒法進入旋轉,要麽損失高遠度三周半不起來,要麽直接跳躍軸全亂根本沒戲。

    齊妍:“S也換腳……對啊,它也換的。但S是在你起跳的時候,重心一直在右腳這邊,軸心很好建立。A跳是先在左邊,然後你右腳跟到同一個高度了,才換重心,之後旋轉。它的重心要轉移,你們都說A跳的不同是向前,但它在我們這裏,就是這一塊兒最不同。”

    網上對于技術的讨論,一般都很熱烈,但過于專業的內容經常沒有太多人參與。

    畢竟這種深入的東西是有門檻的,更多人喜歡的也只是湊個熱鬧罷了。

    齊妍:“你們會發現一點,3A跳得好的人,滑行能力都特別好,我是指相對一般的情況來說,基本沒有太差勁的。因為它這個跳躍,發力點是在刀刃的後面,與此同時,對一些肌肉群的能力要求比較高,訓練的時候就會練到位,并且,A跳是對核心要求最高的跳躍了,這麽一來,滑行能力便随之提升。”

    所有的訓練都是相輔相成的。

    齊妍:“你看這個叢瀾的3A慢放,這裏,她起跳瞬間的整體重心是在刀刃後部的,因為她不需要有一個橫刀的動作,所以為了調整和收縮核心,一般來講就會把手臂後擺,而她的軀幹核心收縮以後會有這樣一個前傾轉後傾的動作,快速地收攏腿部,并配合手臂,完成起跳的發力和旋轉。”

    直播界面拍着現場的那塊大屏幕,上面正在慢放叢瀾剛才的三個跳躍之一的3A。

    齊妍:“手臂這個,你們看,她的幅度是比較大的,3A的手臂借力是反方向的力。如果你們有人練過華爾茲跳,就知道,這個跳躍的擺腿幅度非常的大,它是1A的練習過程;當你練1A、2A的時候,擺腿和手臂的幅度就會逐漸縮小,3A的幅度會更小,因為周數上來了,只有快速進入旋轉才能完成這個周數。”

    齊妍說道:“Edge缺少了橫刀的一個動作,做的是別的。她浮腿——就是右腿——負責的橫向開合,需要在起跳的時候橫向展開,然後支撐腿——就是左腿——迅速跟上制動,提供轉速。不可能一邊旋轉一邊上提,一定是分開的,想同時做到的話只會影響收緊,轉速跟不上,高遠度不夠,跳躍就鐵定失敗了呗,落冰再怎麽救也救不回來。”

    【edge好像沒有深刃起跳】

    【a跳這麽複雜麽】

    【感覺跳躍都很複雜】

    齊妍:“A跳不需要深刃啊,都不需要的。我本來想說Edge的成功率好像比較高,但現在會這個方式的也就兩三個人,還真總結不出來。”

    【hhhh藍莓一己之力拔高了3A跳躍成功率】

    【那确實總結不出來】

    【沒有普适性】

    【聽不懂】

    齊妍想了想措辭:“你們知道轉動動能是跟物體的質量、角速度和旋轉半徑有關的吧?”[1]

    【為什麽突然考我物理】

    【不知道QAQ】

    【死去的高三知識突然蹦跶回來了】

    齊妍:“跳躍和旋轉就是這啊,我們自己嘛就是質量,餘下能控制的也就是角速度和半徑了。旋轉的時候手臂、腿這些能夠控制轉速,所以直立轉是轉速最快的,燕式轉、蹲轉,還有風車轉什麽的,轉速都相對會慢點。”

    這些她當運動員的時候就知道的。

    齊妍繼續回到跳躍上:“浮腿得有一定的角度,才能夠旋轉,它的鞭轉與收攏速度從而決定空中的轉速。但有時候跳躍高遠度足夠的話,會延遲收緊,所以給人造成騰空良久的假象。”

    實際上每個跳躍都不會到1s的時間,最多在0.6ms或者0.7ms。

    齊妍:“我3A沒有出,對,我練過。Edge發力早啊,它比Skid要早的,浮腿的動作也是早于後者的,所以它帶來的優勢肯定比後者多。如果浮腿的角度不夠,那就只能軸心傾斜度來補,但這樣一來,落冰的時候重心慣性就不一定在正後方了。”

    齊妍小課堂開業啦!

    但她嘴皮子再溜,叢瀾的3A回溯也已經結束,現在換了別的。

    她急着結束這個話題,可是說都說了,又想全部說完,只再次加快速度。

    齊妍:“我們最初都試圖練過叢瀾的起跳方式,她離我們最近,而且對她的技術分析是全世界最方便的,還能現場讓她跳,得天獨厚的條件嘛!後來于教練他們計算了一下,有WINGS了以後也進行了模拟,确認Edge如果練會了,它的成功率會比Skid要高。”

    不單單是起跳階段和轉速,後面的落冰也是Edge更占優勢。

    齊妍:“我們都知道,不管哪個跳躍,起跳重心肯定是在起跳腳上的,盡量在跳躍過程中把慣性力維持在身體的正後方,才能穩穩落冰,一旦偏了就會摔。有的人跳躍時,起跳和空中姿态都特別好,唯獨落冰不行,就是慣性力偏了。”

    恰好回放了叢瀾的連跳。

    這個3F3Lo流暢得一氣呵成,前面F落冰後面旋即幹淨的Lo跳起跳,半點停頓都無,完全借着剛才第一跳的餘力順暢接上的。

    齊妍:“當然啊,重心不是一直在你腦門中間穿過人中的那條線,它是變換的,不然怎麽可能有豐富多彩的跳躍、旋轉、步法?軸心是在那裏。”

    重心和軸心不一樣。

    說到這裏,齊妍:“我怎麽扯這麽遠……我本來想跟你們說一下,叢瀾的這個3A有多厲害的。”

    【不明覺厲】

    【已經能感受到她的厲害了】

    【所以4A後的3A有多厲害?】

    齊妍:“高遠度有WINGS,你們自己看就知道了,高度73.22cm,遠度3.23m,我知道這個數字很驚人,但你們先別急,看這個轉速。”

    她其實更想手裏有一個能夠暫停的視頻。

    齊妍:“跳躍的轉速其實沒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因為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有些人就是第一周轉得慢,二三周更快。有的人則是都很快,有的會前面快速收緊快速旋轉然後提前打開,還有年紀小的大多數會比年紀大的人轉速要更快。因此,每一周的轉速,這個數字的高低沒有要求,主要還是看個人的跳躍整體來定。”

    收緊慢、制高點轉速快,給人的感覺會拉長滞空時間。

    轉速飛快的,大多出現在低空黨上。

    小孩子的話,比較鮮活,傷病也少,經驗不算多,所以轉速快于年長者。

    而第三種,前面快速旋轉,在半空提前調整轉速打開雙臂的,不管高遠度如何,這個跳躍給人的感覺一定是迅疾、沖擊力十足的。

    WINGS在對個人選手的具體分析上,會給出每個跳躍的每一周的轉速,還有起跳前的助滑對起跳時産生的角動量等等,這些數據随便一看就行,沒什麽太大的參考意義。

    屬于,現今已經不在比賽中對外公示的內容。

    所以,齊妍提到的“轉速”,是肉眼的觀感,而非實際的數據支撐。

    【對,轉速老快了】

    【我還以為是個2A】

    【她收緊的動作也超級快】

    齊妍點頭承認了彈幕裏的一些發言:“對,叢瀾這個3A沒有進行延遲轉體,相反,她收緊速度出乎意料的快,甚至在最高點的時候幾乎已經完成了兩周的旋轉,并快速地在空中遠度平移時,完成了餘下的一周半,并且提前打開,結束了她的空中旋轉。”

    三米多的遠度裏,後面甚至半米多都是她直接飛過來,而不是在旋轉從而完成周數。

    齊妍:“她提前了許多!轉速加快、高度提升,如果不提前打開的話這就不是3A而是3.5A了!她會過周的!所以她做了提前打開的動作,在所有人都為了空中完成周數絞盡腦汁的時候,她甚至有多出來的時間!”

    就好像考試,有人在規定時間裏寫不完,有人剛剛好,有人稍微寬松,有的人能提前半個小時交卷。

    合理的周數不足,稍稍存周在90°以內,是正常的。

    同樣,周數過了,多出的角度在90°以內,也是正常的。

    練高難度周數的人去跳低周數的,比如會3T的去跳2T,有時候就會控制不好,過周了。

    稍稍一點,也是沒有問題的。

    有問題的是,過周很多、次次過周,這不代表一個人有着超過當前難度的水平,只能說明,此人的控制力下降了,不知道該用什麽力度來完成當前跳躍。

    叢瀾練3A的時候影響到了她的2A,後來練4T和4S的過程裏也對三周跳的T和S有所影響。

    後來她練成了,促使了三周跳的進步,足周成為了她的質量高度。

    現在練習4A的她,使得3A同時産生了變化。

    去年的時候就有了,但練得少,于謹也在猛抓她的3A,沒讓這個跳躍變形,甚至從4A和5T的少量練習中,得到了新的進步。

    所以她的分數才能那麽穩定,持續高分GOE。

    齊妍按捺住自己的激動:“去年叢瀾的3A高飄遠我們都有目共睹,你拿兩段視頻來對比,可以看出來其實是不一樣的。她去年的3A一開始還有延遲轉體,今年八月那場比賽你們不是也看了嗎?她有個3A的連跳,也跟之前的差不多。但是今天,根本沒有延遲,直接提前!”

    她還是想要一個能夠暫停的視頻,這樣的話她就能逐幀分析給大家了。

    齊妍再次感慨:“快到離譜的收緊和轉速,如果不控制遠度和提前打開的話,這個跳真的就不是3A了。”

    【轉速不是低空黨的遮羞布嗎】

    【轉速快好像也不是個好事】

    齊妍搖頭:“不不不,轉速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每個人都是慢慢進步的,轉速快可以做延遲轉體也可以做提前打開,它都能幫助拉長滞空時間,提高跳躍質量,從低空到高飄遠,轉速的控制非常重要,最好是能快也能慢。”

    大家覺得不好的低空黨,是因為跳躍質量不佳,觀賞性低,但很多人都是這樣訓練起來的。

    齊妍:“叢瀾剛才的轉速那麽可怕,你們覺得她跳躍不好嗎?肯定不是的,這種東西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剛才那個3A像是炮彈】

    【我看着她飛過去的】

    【3A慢速三百六十度回放時我就覺得她這個跳吓死人了】

    WINGS回放時會對跳躍進行多角度回放,不是空中某一瞬間的定格,而是整個跳躍過程的全角度拼接慢放。

    有一個角度是直面選手,也有一個角度是栖身選手下方。

    這兩個角度一般來講,給人的震撼感最為強烈。

    齊妍:“這個遠度不是叢瀾的極限,我認為是她控制後的結果。我想說的也就是這一點,她的轉速也好、高遠度也好、進出難度也好,方方面面都體現她現在可怕的控制力。”

    跳躍不過就是動能和勢能的平衡轉化。

    叢瀾在這個平衡轉化上的能力,已經登峰造極了。

    “距離八月鑽石賽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她直接出了一種新的3A跳躍方式!你們知道這有多可怕嗎?!”齊妍吼了出來。

    Edge和Skid只是起跳時用刃的大類區別,實際上每個人的起跳方式都不同,無數個Skid就是無數個起跳方式。

    更改起跳方式對運動員來說并不算罕見,但鮮少有人會在自己用了七八年的跳躍上做這麽強烈的更改。

    而且,更改大都出于被迫,要麽是發育關、傷病,要麽是跳躍有技術問題。

    叢瀾的3A有技術問題嗎?

    沒有。

    可她依然改了,因為想練4A,也因為她一定要跳出4A。

    齊妍:“她真的,很決絕。”

    ·

    KC區布置得很漂亮,叢瀾坐下後就忍不住地四處打量。

    于謹:“穩重一點!”

    叢瀾抱着藍莓:“我還能多穩重?”

    于謹:“……”

    也是,就你跟小孩子搶東西這點,已經沒救了。

    他絕望。

    叢瀾:“我的新跳躍好不好看?”

    于謹回味着,贊嘆:“那是真好看啊!”

    沐修竹在看臺上已經扭成麻花了:“師姐嗷嗷嗷嗷嗷!!!”

    【好看到上天!!!】

    【當然好看你什麽跳躍都好看!】

    【所以真的是新3A啊?】

    KC區這次有直播和收音,因為賽前廣大冰迷瘋狂嗷嗚,強烈哭訴,故而得償所願。

    新跳躍很不一樣,收緊迅疾、轉速快,是高飄遠的轉速黨,卻又在後半段提前打開了,顯得游刃有餘。

    這是與延遲轉體不一樣的游刃有餘。

    真要論個高低的話,可能這種更讓人熱血沸騰!

    于謹忍不住道:“但它對身體傷害太大了,還是以前的方式好。”

    【為什麽?】

    【啊?妍姐也妹提這個啊】

    叢瀾的下巴磕在藍莓上:“知道了。”

    于謹:“知道就是不改,是嗎?”

    叢瀾:“想跳4A想跳4A想跳……”

    于謹捂耳朵:“知道了知道了知道了!”

    想跳4A,所以原本維持的3A跳躍方式在這一個月直接徹底改變,原先糾結在這兩種之間,現在立刻選擇了出來。

    叢瀾現今的3A,更像是用4A的方式在跳。

    所以于謹會說,對身體的傷害很大。

    因為她的快速收緊,勢必要對核心肌群造成影響的,對她腿部的橫向開合能力也有挑戰。

    高度、遠度、收緊速度,加上發力方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她全身尤其是膝蓋、腳踝承受的反作用力,會比之前的3A要更大。

    這不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今年想出4A,叢瀾就要對她的3A進行改變,否則前者的進度會非常慢,且成功率将會受到3A的影響。

    #好看嗎命換的#

    是叢瀾這個鞭子打出來似的3A,蹦上熱搜後的第二個新詞條。

    KC區收音也讓大家意識到,運動員的付出不僅僅是她們以為的那樣,還有更多更多。

    此時的齊妍還在講述3A是怎麽跳成的,與大家感慨這個3A的跳躍難度。

    WINGS出分很快,裁判組在此時的作用也就是當個技術監督,并不需要真的下場給分。

    除非WINGS不在。

    今年的BV有所改變,主要是跳躍上,3Lz從5.9到5.3,叢瀾的短節目構成中技術動作沒變,跳躍之外還是FCSp、CCoSp、LSp,以及接續步StSq。

    女單基本都這個構成,躬身轉LSp現在有的人可以用別的替換,跳接燕式也有人接蹲轉,但FSSp的BV只有3,而前者則是3.2。

    叢瀾有時候就調侃,編舞師跟以前科舉時候的八股文答題者似的,在固定的框架裏去答題。

    框架還是那個框架,只是調整了技術動作的位置,但今年比去年的總BV少了0.6,也就是3Lz的調整分差。

    分數出來之前,最緊張的是茱迪。

    她倒不是覺得叢瀾拿不到高分,而是想要看看P分能打多少。

    去年《朱鹮》三場國際賽,三場滿分40P。

    《17》呢?它可以嗎?

    茱迪直直地盯着KC區前方,都要把那塊屏幕燒灼一個洞出來了。

    于謹搓了搓胳膊,謹慎地避開了一點。

    叢瀾:“你幹嘛?”

    于謹:“怕你教練一會兒沒有心滿意足,現場發瘋。”

    叢瀾:“……”

    茱迪根本不在乎這人說什麽!

    “快點快點快點。”她嘴裏低聲念叨着。

    WINGS已經很快啦,只是要等回放結束後才能再複核一遍出分,要不然叢瀾搶奪藍莓玩偶時,她的分數就能挂在大屏幕上。

    短節目BV37.6,GOE15.74,PCS40。

    總分93.34。

    茱迪嘭地一下就站了起來:“!!!”

    滿分!!!

    我就知道!!!

    于謹:“滿分!我就知道!!!”

    茱迪猛地扭頭看他:“你怎麽說我心裏話!”

    于謹正在瘋狂鼓掌,聞言:“搭檔就是這樣的!”

    叢瀾抱着她的藍莓,笑得跟個傻孩子似的。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