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17章 不同的成績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417章 不同的成績

    郁紅葉這次推了自己的事情, 把這段比賽時間給空了出來,帶着一家老小來這邊看現場。

    辛抒懷還在跟她一起開公司,她在公司忙, 女兒夏陶倒是跟了過來,小孩今年十七歲, 在上高三, 明年就要高考了。

    這次來看比賽, 也是請了周五的假, 連着周六日湊了三天, 等到周日晚上得連夜飛回去。

    郁紅葉本意是擔心跟上次比賽似的,出現了考斯滕的故障,這次還帶着團隊裏的一個裁縫一起過來了。

    公費出差不是很快樂, 但能免費看比賽外加後續補假期, 裁縫本人倒是挺樂意。

    叢凜留着照顧家人, 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等人都在, 郁紅葉接了電話後, 直接趕去了國家隊所在酒店。

    ——沒定到一起,房間緊俏。

    叢瀾龇牙咧嘴從電梯裏出來,見到的就是氣喘籲籲等在大堂的郁紅葉。

    她一下子就有點撐不住了。

    “媽……”

    郁紅葉猛地跑了過來, 逮着叢瀾就是一陣上下打量:“怎麽樣?還好嗎?得多疼啊!”

    最怕來自親人的關心, 本來十分的疼痛能在這一刻達到二十分。

    郁紅葉抱着叢瀾, 安撫地摸摸腦袋:“姑娘不怕啊!”

    哪怕已經成年許久,被無數人誇贊氣勢凜然, 稱呼着“瀾神”、“GOAT”, 在媽媽這裏, 也還是會被說上一句,不怕啊。

    叢瀾有點憋不住了。

    本來收得好好的情緒, 也不覺得委屈,病痛嘛都正常的,在這一刻如潰堤之勢,一瀉千裏。

    見叢瀾哭紅了眼,郁紅葉又心疼又焦急,小心翼翼地給她擦眼淚。

    于謹輕聲道:“先去避避。”

    這邊太開闊,容易被人拍到,也有其餘人往來。

    郁紅葉:“嗯,好!麻煩你了于教練。”

    叢瀾自覺從兜裏掏出來紙巾在擤鼻涕。

    一群人又烏泱泱地往一處走,找了個會客室待着,等郁紅葉與叢瀾平複心情。

    “我沒事,”叢瀾甕聲甕氣的,“就是突然看見你,沒剎住車。”

    郁紅葉給她整了整頭發:“雞窩。”

    叢瀾:“這叫随性自然!”

    郁紅葉:“腰疼啊?昨晚上沒睡好吧?”

    叢瀾也不瞞她:“我都沒怎麽睡……好疼啊媽媽。”

    郁紅葉沒說什麽疼咱們就不比了,而是又抱了抱她:“女兒辛苦了。”

    國家隊的全名包括“集訓”二字,不允許家長進入,但很多運動員的家長都會在周邊租個房子,跟孩子通話時也能讓彼此安心,知道都是在一片藍天下的。

    少而又少的假期裏,也能近距離見一見。

    除了短期集訓,其實一周裏的假期也能回家住的。

    郁紅葉去國家隊的次數不算少,現今考斯滕基本快要被她承包了,不是只有休賽季才會去做考斯滕,日常比賽期間也可能會臨時換新、修補、為下一季做設計等等。

    她打包了全隊的,就會直接帶着團隊和半成品上門,一口氣試衣登記,這樣也方便隊員們提意見,費用上也降低了許多,畢竟是團購,很多支出都攤薄了。

    看着叢瀾比前一個月要瘦,郁紅葉又摸了摸她的臉:“休賽季咱們多吃點。”

    也只能這樣了。

    叢瀾:“好啊!”

    外面,有人在問于謹:“情緒起伏大,影響比賽了怎麽辦?”

    于謹:“那說不定會是一個新的節目展現呢?”

    強大的人也有委屈柔弱之處,于謹不能說,賽前見到郁紅葉對叢瀾不會造成影響,但他覺得,孩子或許需要見見親人。

    他也不想對外說,叢瀾現在都這種高度了,自然會處理好一切,不會讓這些情緒影響到比賽。

    因為他覺得,叢瀾也有這樣的權利,她不是只能做到最好的,她是人不是機器。

    “退一步,海闊天空。”最後,于謹給這個教練留下了這麽一句指代不明的話。

    有時,在最激進的那一刻,退一步能看到的風景,未必不如一直靠前的廣闊。

    ·

    舒傲白領了一個直播鏡頭,正在滿場亂竄。

    她看着扛機器的兩人,有點擔心地詢問:“是不是太沉了?要不要休息五分鐘?”

    與手機直播不一樣,這種官方直播跟錄播用的一套機器,都是攝像機+一堆設備,兩人組要前後配合,大型設備直接背在背上,非常辛苦。

    一人擺擺手:“工作,沒事的。”

    後方那個也是如此。

    舒傲白:“辛苦了辛苦了。”

    其實還好,他們的設備會借助固定在腰間反饋回來的力氣,拆解整個器械造成的壓力,比純扛重物稍微舒服一點。

    但也沒舒服到哪裏去,所以這邊的攝像師大多都是男性。

    女性也有,一是行業限制排外,二是對體能要求高,兩相疊加就給擡高了門檻,導致人數占比較少。

    這跟花滑倒是相反了。

    花滑裏,最不能被忽視的,就是女性群體。

    “這邊是我們的熱身區域……”舒傲白一路走一路介紹,還偶爾會講一下曾經發生的趣事兒。

    “之前我跟寒哥參加比賽,有一次世錦賽,就找了個沒人的地方熱身,結果在做這個的時候,他沒接住我,給我整個人從他身上扔出去了。”

    舒傲白開始翻舊賬:“我直接在地上滾了一圈!”

    【哈哈哈打他!】

    【疼死了都】

    【寒哥出來,你媳婦在翻舊賬,你先記着回去再收拾你】

    今天在選手通道進出的地方,拐角處立了一個機器。

    上面可以顯示後臺直播的某個鏡頭直播間,彈幕和評論區都被拉了上來,就在屏幕側邊的區域放着。

    運動員要是想看的話,可以來這邊瞅瞅,鏡頭也是在這個機器旁邊的。

    算是一個互動吧,能夠實時對彈幕評論做出回答。

    【好好好我昨天就想要了,想看喜歡的運動員念我的彩虹屁!】

    【動作好快!能采納意見的主辦方才是好主辦方!】

    【我立刻就去搜彩虹屁八十問】

    舒傲白:“昨天都說想看運動員的回應,喏,今天我們就緊急安排上啦!”

    位置還是在與混采區交叉的地方,是運動員必經之地,也有工作人員在這裏站着,會引導運動員來這邊跟線上的觀衆打招呼。

    現場的觀衆則是看不到這個了,雖然外面有好幾臺通訊車,但信號是真的差,文字都不好聊,更別提看直播視頻了,完全進不去。

    她們只能等比賽結束後到網上找這些物料,也是有舍有得了。

    舒傲白先站在這裏看了看機器上的評論:“找叢瀾?瀾瀾還沒到,嗯,她的比賽要晚一些,跟昨天的順序一樣,第一場是男單。”

    ·

    祁尋春給郁紅葉找了個證件,讓她搖身一變成為了工作人員,直接混入隊伍進到場館裏。

    于謹沒跟着一起來,他得去照看沐修竹,男單比得早,上午的OP和熱身時間都很靠前,所以他很早就跟孩子到了場館裏。

    叢瀾則是拜托給了秦檸,她是經紀人也差不多算是賽事編外成員,主要負責的就是叢瀾。

    “是不是有點小感冒?”秦檸給端來了一杯熱手,“先暖暖,我看你好像體溫不是很好。”

    叢瀾鼻子有點堵,頭也發暈,還是很困的樣子。

    郁紅葉忙前忙後,一直圍着她跑。

    叢瀾無奈:“真的沒事,不用這麽緊張,我又不是大熊貓。”

    旁邊周妍寧笑着道:“瀾姐是大熊貓,獨一無二的那種。”

    桑瑩狠狠點頭表示贊同。

    郁紅葉見狀也輕輕地笑了笑。

    ·

    今年的比賽是四場自由滑,時長比昨日拉久了不說,難度和刺激性也不是短節目可比的。

    陸心怡坐下後,聽見周邊有人嘟囔。

    “遇見那種不太好的,我覺得四分鐘可漫長了,但如果是很好的表演,我就覺得這四分鐘根本看不夠!”

    “我很煩看見那種前面炸煙花,後面無望了,就不好好比開始擺爛的。只要認真比賽的我都喜歡!”

    “天天在網上逼逼賴賴,說運動員那麽辛苦我們都要支持,不能只看到叢瀾。我求求了就這稀爛技術一看态度就不好,我憑什麽支持啊?”

    稀爛技術在觀衆的眼裏,乍一聽,指的是炸煙花、水平不高、總是摔倒,其實與前兩年不一樣,大衆認為的“不好”,并非是技術難度上不去。

    而是技術毒瘤、敷衍、不求進取,這些在節目裏都是很明顯的。

    一個人真的因為技術不高導致了失誤,但一直沒放棄,這種進取精神是會體現出來的。

    與總是追求贏,輸了就全面罵人的前景相比,今年的情況要好上許多,觀衆們能看到“努力”了。

    固然,還是有在沐修竹等人失利後展開謾罵的,但怼他們的也更多了。

    就整個大方向來說,張簡方今年在宣傳的運動員精神,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他號召大衆上冰,不只是響應體總的“三億人上冰雪”任務,也是在讓滑冰這個項目走近群衆,令大衆感受到滑冰的魅力與艱辛。

    陸心怡這次準備了東西,與周邊的人交換小禮物。

    看到接來的是場館販售的周邊,這個姐妹笑了:“剛買的呀?謝謝!”

    陸心怡不好意思道:“沒有準備。”

    姐妹:“官周超級好的!我特別喜歡!”

    陸心怡:“你好厲害,能自己做周邊,每天都有啊?”

    姐妹:“我是找畫手太太約的稿子,然後去定制的無料。這個不能二次販售哦!如果後期退坑出物,希望可以送給其餘的同好呢!”

    陸心怡聽得有些吃力:“太太?無料?這是什麽?”

    姐妹連忙道歉:“對不起對不起……在圈子裏說習慣了,我是找畫手約的稿件去做的這些,因為是不盈利只贈送,所以以後你不想要的話,也請不要賣給別人,最好是找同樣喜歡國家隊和叢瀾的人,送給她們哈!”

    陸心怡:“哦哦哦!”

    她也會買國家隊出的周邊,但對于這些自成一體的圈子并不多了解,因為事情忙沒這麽多時間,也做不到花費大量的精力在網上。

    不過,也有工作忙依舊能對這些了如指掌的,比如藍莓醬、江樂心等人。

    世界很大,人海茫茫,線下線上都有數不清楚的獨特“繭房”,先知道只是先人一步,并非什麽高高在上的優勢。

    同時,不了解卻非要以自我角度去批評,這樣的“高高在上”也屬實沒有必要。

    ·

    男單出場十二人,比賽很順利,這次沒有人退賽。

    沐修竹是第十個出現的,他抽簽的位次在第二組後三人裏,手氣一般般。

    應答和殷英千則是靠前一些,一個是第二組,一個是第一組。

    大概是破釜沉舟,殷英千上場了以後,觀衆們無來由地從他身上看到了一股“壯士斷腕”的氣勢。

    孫娅然眯了眯眼睛,斷定:“我們的小将似乎要拼死一搏了。”

    當即就被直播間裏的人給糾正了用詞。

    【吉利點,是拼活一搏】

    【是你死我活,不管如何都是我活】

    都是一群很講玄學的人。

    孫娅然瞥了一眼旁邊擺放的顯示屏,沒忍住笑了一聲。

    “好的,”她糾正道,“我們的小将馬上要爆發了!”

    殷英千感覺自己的上半身都是硬的,借着滑行這段空擋,他深呼吸數次,按照訓練習慣做準備動作。

    Jr時期他的成績說不上優秀,但也不差。

    拿過兩個JGP的銀牌,一次JGP銅牌,還進入過一次JGPF,JWC裏的最好成績是第五。

    國內的成績要比這個好一些,畢竟四周跳男單基本都進國家隊了,雙四的則是全在國家隊裏。

    在冰迷那邊,并不是查無此人,只能說他還不到非常優秀的程度。

    升組後,教練說你的發展前景是不錯的,骨骼肌肉逐漸發力,只要好好訓練,成績會越來越好,技術也會越來越穩定。

    殷英千很喜歡國家隊的氛圍,也壓根不想離開這裏。

    滑到世錦賽,滑到北京,滑到越來越遠的地方。

    這是他們這一批運動員想要的。

    你的短節目已經這樣了,不拼一把怎麽追?

    我們不比任何國際上的人差!我們的教練後勤是最好的!

    殷英千沉住氣,站在場中聽到漫天的掌聲後,心裏陡然一靜,在這喧鬧中進入了忘我的狀态。

    我能行。

    這是他在音樂響起的前一秒,在心裏驀地出現的一句話。

    後臺裏關注前面賽事的于謹,見到了顯示屏上拉近的殷英千臉部特寫,賊賊地笑了起來。

    啊,這個表情他知道,見過幾次。

    雖然每次的主體都不太一樣,但結果都很好。

    于謹将視線轉移給了沐修竹。

    沐修竹正戴着耳機在地上來回變速跑,熟練地進行着他的熱身環節。

    沐修竹也有過這樣的表情。

    見過人一夕之間成長嗎?

    當他明白了自己的責任,不再懼怕,決意扛起,那一刻他就真正地把自己的根,深深地紮入了這片“大地”。

    不再是浮于冰面的泡沫,顫顫巍巍,無可依靠。

    與殷英千相比,邝玉海要緊張得多,孩子如何他是清楚的,小毛病多,賽場訓練場水平起伏大,能出一個好節目也能崩到炸煙花。

    要不然Jr時期不至于世青賽上不了領獎臺,不說第一,第三總是沒什麽大問題的。

    還是老話,掌握了三或四個四周跳,那得在賽場上跳出來,不然三四、四四的編排就是個笑話!

    殷英千的兩個四周跳,是最不被“高貴冰迷”在意的“低級四周”,也就是4T和4S。

    他在這兩個跳躍上的成功率還算可以,4T在80%落冰,4S在60%落冰,摔倒的概率不高,就是小失誤比較多,像是存周、滑出不暢、翻身等等,這些要是算起來就比較細節了。

    所以一般來講,提到的成功率都是跳躍落冰不摔。

    自由滑改成了三四配套,外加兩個3A,43連跳是4T3T,亦是殷英千的頂配難度。

    OP裏表現還算不錯,就看這一把實際發揮了。

    ·

    孫娅然咋呼一下就站了起來,抓着自己的耳機:“我們第一位出場的小将!三四配套!4T、4S、4T3T,三個四周跳完成得非常優秀!連跳有點磕絆,第一跳落冰後稍顯不穩,二次發力過于明顯,但是兩個四周跳的單跳完成得格外漂亮!太标準了,跟上一個運動員的4T相比,這個點冰姿态真的……對對對,就現在慢放這樣!”

    先于殷英千出來比的這個男單,來自日本,他的點冰動作屬實難看加倍,一腳下去跟鑿坑挖土豆似的,迸起的冰屑連他的具體動作都擋住了,要不是攝像頭離得遠,怕是得撲一臉的冰渣子。

    後續慢放時,技術人員還是特意找的其他鏡頭,有倆主要鏡頭壓根就看不到他的冰刀。

    這次殷英千的4T很标準,幹幹淨淨,點冰的動作是國家隊慣有的漂亮,技術人員同樣是刻意找的鏡頭,但給的是正面和側面兩個角度慢放,點冰姿态乍起,就跟昂首的天鵝一樣。

    小男單骨架小,體重輕,做出标準動作時的表現是很好的,動作幹脆也會給觀衆更好的美感。

    這一個《天鵝湖》的自由滑,一襲白衣的殷英千,抗住了它該有的風格。

    【仙男風!我愛死了這種風格!】

    【小沐,小沐是你嗎!我們曾經的小沐!】

    【笑死,竹子以前是青翠竹筍風,現在是聳立竹林風,成長了但也沒那麽仙了】

    人都是會成長的,肌肉增多了以後沐修竹肉眼可見的有了體型上的變化,雖然技術還是很輕盈的樣子,但節目風格有了轉變,變得更沉穩了,不是以前輕飄飄的。

    殷英千這個,是沐修竹前幾年的風格。

    說好吧,挺美的,但不好的是看上去太松散了。

    仙男風不一定就是松散,只是有的運動員表現着力點出現了問題,就會導致節目看上去美則美矣,卻沒有靈魂。

    邝玉海在KC區低聲與他分析剛才的自由滑,茱迪也坐在這邊,跟殷英千說了兩句表演上的東西。

    178.14,其中P分80.52,後者不是很高。但顧慮到殷英千的表現也只是及格,這個分數算是不錯了。

    成績很好,出分是當前的第一。

    加上他的短節目得分,目前總分排在第一名的位置。

    哪怕是雙四配置的一位運動員,因為四周跳存周降級和三周半摔倒,導致他80+的BV直接降到了67多,P分比殷英千高一點,自由滑得分要比後者低快30分了。

    故而,加上對方的短節目優勢,算下來總分也要比殷英千低個快二十分。

    後臺裏的殷英千看了一眼懸挂在屏幕上的排名:“啊……”

    BV真的好關鍵。

    教練在身側抱胸而立:“那也得你能跳出來才行。”

    直到第二組裏的應答上場,殷英千的名字都挂在第一的位置上。

    每次運動員KC區出分,觀衆們都會歡呼,但與常見慶祝的不同點在于,這個歡呼是分兩道的。

    一是給剛比完的運動員,祝賀他們的成績。

    二是給依舊挂在第一的殷英千,因為他還在第一。

    【大家也幹的不要這麽明顯hhhhhh】

    【你嘴都合不攏了你還讓現場不要這麽明顯,勿要嚴于律人寬于律己哦hhh】

    【我好爽啊,怎麽辦,第八逆襲到第一了哈哈哈】

    【可是第二組還沒比啊,六個人只要有仨正常發揮就能擠掉他的】

    第一組的競技實力相對較弱,零四、一四、二四的都在這裏,還有那種七個跳躍标記一半的,水平參差不齊。

    第二組就比較強了,不說最後三人就是短節目的一二三,餘下的三人也很厲害啊!

    還有要上三四、四四的猛人也在,翻過殷英千的成績瞧着也不是沒可能。

    就在衆人這樣的擔憂裏,第二組比了一個人,結果殷英千還是第一。

    應答上場了。

    他離開了。

    殷英千還是第一。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逆襲,也不是誰想做好下一瞬就能立即達到這個目标。

    應答沒有偷懶,也不曾放棄,他的表現只能說是普普通通,常見的3A失誤再次出現,賽前臨時改成的三四也有了一個存周和一個落冰滑出摔倒的失誤。

    這很讓人遺憾。

    但競技運動裏,最多的就是遺憾。

    孫娅然:“目前已經有八位運動員出場了,還有四位。”

    還有四個,假若殷英千能抗住兩個人的沖擊,那麽他将會穩穩地成為前三。

    問題在于,可以嗎?

    【我發現看瀾神的節目雖然也緊張但對名次沒什麽太大壓力,看其餘項目就不一樣了,我對名次好在意的】

    【缺乏了一種穩穩的幸福】

    【但是好刺激啊!體育競技真的好刺激啊!我頭皮都發麻了】

    見到殷英千能在第一巋然不動,盡管知曉這個時間不會太久,對于觀衆來說也足夠了。

    第八——第一。

    這樣的壓力到底是怎麽扛下來的?

    如何交出了這麽優秀的答卷?

    太讓人驚訝了。

    被稱為的“好運氣”沒有延續太久,很快,在下一個人比完以後,殷英千的名次落到了第二。

    還有三人。

    此時,短節目第一的沐修竹出現了。

    解說們的聲音都振奮了起來。

    “他是叢瀾的師弟,”所有人都是這樣介紹他的,“來自東方的美少年。”

    長勢如筍,勢如破海,氣貫長虹。

    就跟他的名字一樣,竹生空野,聳立入雲,他是一道沖天筆直的翠綠,有着吸引人的堅韌。

    孫娅然:“賽場的數年洗禮,他已經成長為了屬于自己的模樣。”

    是叢瀾的師弟,也是國家隊名将沐修竹。

    三四配置,高難度clean,在這個十一月的重慶,一個花滑國際賽從未來到的地方,沐修竹再次成為了男單第一。

    目前他的自由滑得分高出第二名殷英千21.24分,可以預見地,有近百分百的概率維持這個優勢直到最後。

    因為他的BV真的很高,哪怕P分一直沒辦法跟着T分一樣成為男單的第一,總分也不會落于人後。

    就算餘下兩人要上四四,那他們也得先滑下來再說,更何況他們還不能。

    “差一點點!”KC區裏的沐修竹有點懊惱。

    199.38,再一點點,就可以上200分了。

    男單的200分,一個誰都想要的高度,在五分制時代似乎變得不是那麽遙不可及了。

    于謹:“才一個分站賽而已,還有機會。”

    今年他想讓徒弟創下WR,譜寫屬于沐修竹的神話。

    “走了走了。”于謹起身,喊着沐修竹離開。

    沐修竹擡步的時候看了看場中的大屏幕,他的視線沒給到自己,而是落在了殷英千的名字上。

    沐修竹笑得很開心,比剛才看見自己的成績時都要開心。

    孫娅然:“當前排名,第一沐修竹(中國),第二維恩(法國),第三殷英千(中國)。”

    她想說,出于私心,希望這個名次保持不動,這樣的話殷英千就可以站上那個領獎臺了。

    但她不能這樣講出來。

    一直到餘下兩人比完,殷英千落在了第四,與領獎臺失之交臂。

    後臺裏一直焦躁不安的殷英千,等到了這個最終成績,一時間也有點失落,随後他又松了一口氣。

    “沒關系,名次要靠別人的發揮來定,本來就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他說,“我會繼續努力的!要靠堅不可破的技術,來得到屬于我的獎牌!”

    邝玉海拍了拍了他:“好。”

    ·

    雙人和冰舞的比賽進行得也很快,盡管前者項目出現過COC三個領獎臺都站滿了中國隊的場景,但這個賽季想打到這樣的高度,确實不太行。

    最後是一個第三,連前二都沒到。

    其中郭予詩王鳴組第四,他們兩人還陷入了“分明技術有問題但T裁沒抓J裁偏頗”的風波。

    簡而言之就是,他們被人質疑技術不對,還被水分了。

    冰舞在場上比賽的時候,網絡上就有人在說雙人這件事,外網最為熱鬧。

    就從沒見過有這麽多的冰迷出現。

    “天上下紅雨了,我這輩子就沒見過自家人被水分的時候。”

    “還是有的,有時候會對外進行交易,以前我們的裁判水別人冰舞,然後別人再給我們水雙人。”

    “我們的裁判不水我們自己的分數,還當什麽裁判啊!之前被取消資格的那些我就覺得是isu挑軟柿子捏。”

    “說着裁判公平公正,搞得誰沒有國別似的。在自家場地不水自己分數,還算什麽自己的裁判啊?張總站起來!硬氣點!別怕我們都支持你!”

    “WINGS在現場啊朋友們,自家裁判水分它也是不認的啊!這種情形咱們怎麽可能自己水分啊?讓WINGS打自己的臉嗎?”

    自家的裁判,給自己的運動員水分,這件事情很常見。

    還有一點就是交易平分,我家冰舞弱勢但是想要雙人成績,于是就與某個冰協取長補短,彼此合作。

    張簡方也這樣做過,他的目标更多的是維持公平,保護自家選手在現有的技術優勢上,不被場下計算器的陰謀奪走該有的獎牌。

    至于這個手段是否光明?

    并不光明,他自己也承認這樣是不對的。

    可是,不去做這些陰謀安排,與對方的陰謀對沖,那麽他們所有人都會成為ISU的棋子,随時都會被抛棄,還沒有對抗的力量。

    WINGS在場,張簡方的人同樣也這樣做了,可他們做的不是把一個錯誤技術定位正常并給高分、滿分GOE與P小項,而是在綜合考量下該給什麽給什麽,少數幾個時候4、5都行便給5。

    一門複雜的計算。

    當時招人進裁判組的時候,必上的課就是博弈論和基礎算數。

    別的不提,能在冰協裏混個裁判證件的,心算肯定特好。

    祁尋春在後臺找人奔波,她們對給分一事也察覺到了來自ISU的不懷好意,找教練組的人确認了技術就是臨時發揮失誤,祁尋春就直接找去申訴了。

    不是申訴成績低了,而是你們判罰失誤,給我們錯誤的算成了正确。

    距離頒獎還有一段時間,這都是向上申訴的機會,哪怕獎牌給了,之後出現問題也是可以糾正的。

    ——就看ISU願不願意糾正而已。

    “這擺明了就是想潑髒水,”祁尋春很冷靜,“沒事,早就防着這一招了。”

    直播攝像師直接被分出來一個跟着她,全程直播“如何在賽後找ISU申訴”。

    【靠,我摸到了什麽好地方,這個直播間看上去很有趣的樣子】

    【七媽啊,是我們的七麻麻!麻麻你在做什麽你看着好忙啊】

    【跑慢點跑慢點哦沒事穿了運動鞋啊我還以為是高跟】

    【笑不活了,外面對雙人水分打得你死我活,這裏直接領隊義正言辭申訴自家分數不正确給高了,我現在就錄屏,打那群傻x的臉】

    直播也沒必要給這麽多鏡頭,既然給了,當然是有原因的。

    每分錢都要花到地方,哪怕是直播平臺找來合作,張簡方幾乎不出錢。

    別人的錢就不是錢嗎?再說了都是中國人,這錢就不能白花。

    于是很快的,出現了一幕割裂的場景——網上一處在瘋狂謾罵,另一處在追直播嘲笑對方罵得離譜。

    信息差造就的影響,習慣就好,誰還沒被打過臉呢?

    ·

    女單在冰舞之後出場,秦芷賀舒揚最後憑借自己的實力站上了第三的領獎臺,兩人在比完以後就知道自己的表現不錯,KC區等完分數,直接相擁而泣。

    不少冰迷選擇上了這艘不知真假的船。

    随後,清冰打掃,女單自由滑第一組六練開始。

    十五六的小女單很多,能上二十歲的寥寥。

    一開始,陸心怡還沒什麽太大的感受,直到第一組比完,看見了叢瀾上場。

    伴随着耳邊驟起的歡呼,陸心怡想起了她曾經與叢瀾一起比賽的時候。

    依稀恍如昨日,可她早就退役了,叢瀾卻還在這塊冰上。

    “北京北京!”

    “瀾瀾要滑到北京啊!”

    夾雜在不同的歡呼聲中,有兩句清晰地傳到了陸心怡的耳中。

    到北京啊,她想着,好遠。

    周妍寧的自由滑在第一組崩得厲害,她發育期後過得不是很好,傷病的累積也給她帶來了負面影響,自由滑這種強度對她來說變得更難了。

    女單的自由滑本就艱難。

    她就像是很多陸心怡們,在最好的年歲稍微出了一點成績,被很多人看到,也被很多人期待。

    自己信心滿滿,又會在深夜慌張,想着自己真的對得起這份期待嗎?

    認真訓練,刻苦拼搏,最後的最後,也不是敗給了發育關,也不是敗給了什麽,但好像就是練着練着,就再沒曾經的那份輝煌了。

    她很努力,她的天賦也不差,有着非常好的教練後勤,整體來說不該就這樣的,可偏偏就這樣了。

    慢慢地,就被人說,她不行了。

    可她還想再争一争,不願意放棄這個她從小待到大的地方,十餘年的相處,這塊冰面就跟陸地一樣,是她無法割舍的存在。

    教練帶着她離開KC,見孩子低着頭,輕聲地安慰了兩句。

    周妍寧不知道聽見了沒有,只是伸手摸了摸眼睛。

    手背上有着水痕。

    金梨在一邊看着,她會一點中文,學了普通話,因為想聽明白叢瀾等人的采訪,而且能搜到的于謹公開課,要麽是中文要麽是英語翻譯文字。

    也有韓語翻譯,官方提供的文字版本,不過韓國教練們會自發去找人配音,因為不太相信中國冰協會這麽友好,擔心裏面有坑。

    但翻譯過來的東西,終究不如原版的達意,所以金梨想自己跟着學,就發狠去自學了中文。

    能聽懂,說也可以說,就是有點磕絆,很多時候會因為焦急而擠不出來該有的詞彙。

    好羨慕啊。

    她見那個穿着中國國家隊隊服的女單走過,對方的教練還在一邊安慰她,聲音很溫柔,聽着很舒服。

    金梨低頭,攥了攥自己的衣擺。

    好羨慕啊。

    等她站上冰場,第一感受不是興奮,而是恐懼。

    是教練威脅的那句“一個失誤一百次”,跳躍失誤就是跳躍一百次,旋轉出問題就是旋轉組合一百次,滑行、接續步,哪裏失誤就是哪裏一百次。

    每一場比賽之後,小分表不是她的榮譽,是她的判罰。

    沒有獎賞,只有懲罰。

    她知道這是教練督促學生好好表現争取clean拿高分的手段,是為了她們好,所有人都這樣告訴她。

    可金梨卻越來越害怕這個賽場了。

    她期待着比賽的臨近,又懼怕着比賽的到來,看到這片雪白,心裏油然而生無盡的恐懼。

    “心理抗壓不行,那就日常增加壓力,習慣了就沒心理問題了。”

    “什麽心理毛病?練得少了而已。”

    “訓練時就是一個錯誤五十個重練,比賽那麽關鍵,只要一百個已經是我心善了,要不然你們做不到,我是想罰一千個的。”

    “只有被罰了,她們才會真正長記性。”

    嚴師出高徒,他們都是這樣認為的。

    金梨閉上眼睛。

    我已經快要不喜歡這個冰面了。

    ·

    桑瑩上去之前,看到的是一個表現完美的卓雅·塔蒂亞娜的自由滑。

    她搓搓手,看向教練:“緊張。”

    丁教練:“不緊張。”

    桑瑩呲牙:“那就不緊張。”

    KC區等分這個階段有點難熬,是卓雅·塔蒂亞娜出分的時間,也是桑瑩預備比賽的過程。

    卓雅沒有3A,盡管賽前的各種媒體宣傳裏,說的是“卓雅·塔蒂亞娜帶着她的3A和4F殺回賽場”,但她實際上真的沒有找回來3A。

    也許,她是可以找回來的,只不過這個跳躍的難度太高,BV又一再縮減,而四周跳雖然BV也比cop1.0的要少,但它總是比3A高的。

    而且她的現任教練已經研究出了如何在提前轉體最大化的基礎上,起跳四周,并提高落冰成功率,這樣的技術。

    那麽,再将大半的精力放在不一定能找回來、哪怕找回來也不怎麽劃算的3A上,似乎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不劃算,是她教練的考慮。

    于是,卓雅·塔蒂亞娜放棄了3A,轉而将精力全放在了四周跳上,後續也很快地出了一個四不像的4F。

    至于那所謂的“3A”,不是不能跳,十次裏九次半都摔,唯一一個在比賽裏被“确認”的,還是大鵝國內賽裏的分站賽中,于OP期間跳出來的,根本就算不上真正的賽場認可。

    對于她的冰迷而言,這倒是一個認可,畢竟跳出來了。

    所以教練的俱樂部也果斷地宣稱,卓雅·塔蒂亞娜有3A和4F,還在練更多的四周跳。

    3A,在這個時代,再沒有比兼具3A和四周跳的技術實力所帶來的名氣更大的了。

    可這場比賽,教練心裏也有數,短節目沒拼那個壓根就跳不出來的3A,自由滑自然也是沒放。

    宣稱和實際,總是有差距的。

    一切以實物為準,不是嗎?

    更何況還有人在看完了比賽後,說她這只是今年的第一場GP,傷後重新參賽是需要勇氣的,技術難度肯定也是慢慢提升,總之,這是教練的策略,後面的比賽等着吧,一定會有3A上場,到時候就是她的最強配置了!

    3A和兩個四周,确實不弱。

    前提是她真的有。

    如部分冰迷找補的這話,确實有的教練會在賽季前期将難度調低,慢慢地,根據運動員狀态的回溫,對技術配置進行調整。

    這不是罕見的操作,因為運動員的狀态起伏不定,有時候不能莽上,要多方面考慮。

    現在雲裏霧裏,2A配置+雙四,4F的連跳還不是43而是413,接的是3S,只不過這個連跳的節奏過于磕絆了,跟連貫一點兒邊都挨不上。

    孫娅然犀利評價:“我覺得算作三個跳躍也不是不行。”

    413與4、1、3這樣的節奏,後者看得真是讓人心焦不已。

    但卓雅·塔蒂亞娜在三個跳躍銜接的時候,确實沒多出腳下的步伐,慢就慢了,動作醜就醜了,反正合規是合規的,也不能不認可它。

    只不過GOE很低,都到負的了,只有一個人堅強地給了+2,也是挺有眼光。

    桑瑩上場之前,加上短節目的分數,她的排名是當前的第一。

    被壓了一頭的南田文慧有點羨慕:“哎,四周跳真好呀!”

    BV真高哦。

    桑瑩沒有四周跳,她有精彩的3A和3A連跳。

    丁教練說不要急,沒事,我們穩紮穩打,給你的系統教學是最适合你的,至少當前是這樣。

    她在練四周的,只不過沒有強求出四周跳,而是在穩固3A以及其他跳躍上。

    這也使得桑瑩的進展在一個月之間飛快,她像是一個厚積薄發的人,沉澱多年之後,終于如火山一樣爆發了。

    那熾熱滾滾的岩漿,熱浪氣息熏得人無法忽視。

    有人在桑瑩的微博賬號裏曾經毫不客氣地問,你有着比叢瀾還好的訓練環境,為什麽你現在還沒出好成績?

    桑瑩也因為這樣的言論難受過,她也懷疑過自己。

    在所有人都催促她,說乖乖你真的要趕緊出四周跳了,別跟三周和3A硬杠了,再好的三周跳加上去的GOE也不多啊,但是你看看四周跳的BV差距,你看看你們與國外女單的差距,這越拉越大了啊!

    3A太難了,太不劃算了,很多人都這樣想,不只是教練和運動員,還有冰迷。

    也有反駁這些言論的,但這樣的說法終究是有了偌大的體積。

    孫娅然:“桑瑩的三周半,這個賽季是第一次見到。我對她的印象還是一個小女孩,技術好但是沒有什麽成績,在國家隊待了好幾年,但是別人陸續都出了成績,可她還是那樣子。”

    技術好這句話,好像是一個找補。其實就是技術平庸,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差,沒什麽能挑出來的優勢。

    有的人一學就能出成績,沐修竹就是,他看着好像進步很慢,實際上算起來非常的快,金牌一個一個地拿。

    但有的人就是慢的。

    “是一棵在汲取營養的樹,基礎紮實,等一切準備妥當了,就會一飛沖天。”孫娅然說着。

    【姐姐這話有點前言不搭後語】

    【樹怎麽一飛沖天呢,那是鳥】

    【意會,意會即可】

    現場解說就是這樣,孫娅然自己說完這話,都沒反應過來自己到底說了什麽。

    但就是這個意思,桑瑩經過Jr期的沉澱,到了一飛沖天的時候。

    ·

    叢瀾坐在了牆邊的椅子上,仰着脖子閉目養神。

    前面很熱鬧,聲浪能把牆壁都震起來,她戴着耳機都沒用,頭骨傳來了這層被轉換的“聲音”。

    應該是比得很好吧,叢瀾想着。

    也是應該的,這麽好的場地這麽好的冰,對運動員的助益太大了,很多人都表現得比之前要好。

    有人拍了拍她,叢瀾睜開眼睛:“嗯?”

    不久後,打完封閉的叢瀾見到了結束混采的桑瑩,小孩子抱着一只粉色的豬,在那裏亂蹦,冰刀套上的水鑽胡亂地反射着後臺的光。

    叢瀾聽見了一句“我現在第一哎”的話,聞言輕輕地笑了一下。

    誰說雙3A比不過雙四的?

    一場那麽好的表現,當然比得過。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