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三章 、圣旨
    扬州府。

    “简直欺人太甚,我……”

    问候人全家的话,到了嘴边,裴云轩又强行咽了回去。

    打发一支民团过来,摆明就是敷衍了事。

    亏他还付出了大代价,结果收获的就这。

    心里有火没用,舞阳侯要优先保障湖广战场,理由非常充分。

    “湖广熟,天下足”。

    放眼整个大虞朝,湖广都是第一粮仓。

    不光是产粮最多的省份,同时也对外输出粮食第一大省。

    拿下了湖广,才能解决军粮问题。

    江南虽然同样是产粮大省,可自身的消耗也大。

    除了种地的农民外,还有大量的工人、手工业者。

    最关键的是江南士绅力量强大,地方衙门在这里的话语权有限。

    想要筹集粮食,需要和地方上的士绅商量。

    偏偏这些家伙一个比一个贪婪,前面从江南地区筹集的好米,运到前线的时候就变成了糟糠。

    朝廷追查,至今没有一个结果。

    此前两广的军队都吃过亏,裴云轩做出再多的承诺,人家都不信。

    除非他能够先拿出,可以供应二十万大军一年的粮草,不然优先湖广的战略无法改变。

    下面协调不了,指望上面干涉,同样不现实。

    朝堂上,江南系已经陷入众矢之的,正在遭遇各方围攻。

    哪怕提前有准备,安排了家中长辈避祸,还是免不了有意外发生。

    受战争影响,最近半年时间,多名出身江南地区的官员被迫离职丁忧。

    连带着派系力量,也跟着遭受重创。

    这一离任,就是27个月。

    原来的人脉关系,全部被打乱。

    到时候重新复起,还有没有位置,谁也不知道。

    因为丁忧守孝,回来降级使用的官员,也不是一个两个。

    多方面的因素汇聚在一起,共同造就了眼前的尴尬局面。

    “总督大人,有援兵总比没有的好。

    湖广的团军也是有些战斗力的,除了军纪不好外,其他方面还能凑合着用。”

    古有文委婉的提醒道。

    在他看来,湖广团军是一柄双刃剑。

    如果想要大用,那就必须制作刀鞘,把他们给约束住了。

    不然使用他们剿灭叛军,那就是一场灾难。

    当然,在抑制叛军复起的问题上,团军做的非常漂亮。

    只要他们耕耘过的地方,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复叛,也不可能发生复叛。

    后遗症就是地方上比脸都干净,方圆数十里都很难看到人烟,地方官到任后要骂娘。

    “不必多言,既然是去解南京之围的,那就让他们去南京吧!

    光江北这几个州府,能够提供的钱粮有限,我们养不起那么多兵。”

    裴云轩一脸无奈的说道。

    围剿叛军最大的难题,从来都不是军队。

    只要兜里有钱,什么样的军队,都可以给练出来。

    偏偏在催收钱粮的问题上,他遇到了麻烦。

    刚想向士绅商贾加征一笔税款,就爆发了士子抗税运动,吓得裴云轩急忙叫停。

    现在的江北各府,士绅他惹不起,商贾的钱也收不起来。

    底层平民的税可以收,但是他没胆子继续加征。

    作为地方官,必须考虑统治成本。

    每加征一次税款,地方上就会发生一系列的乱子。

    现在叛军在旁边虎视眈眈,此时内部发生变故,就是要命的事情。

    厘金制度确立了下来,可加征起来的税款,真心没几个。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最穷的广西省,现在每个月征收的厘金都比他多。

    这不是一句战争影响,就能够解释通的。

    真要是能认真落实政策,光一个扬州府贡献的厘金,就应该远超广西。

    没有办法,官员分润成为了常态,不是个人能够改变的。

    每一层剥一层皮,就算是收取再多的钱,到了上面也没多少。

    裴云轩不是没有上门游说,想要改变现在这一切,可惜大家都是精神上支持。

    到了具体执行的时候,一个个又变得和光同尘。

    在这种背景下,让他拿出大量的钱粮来,根本不可能。

    毕竟,客居江北的京营、鲁军,以及大量的本地军队,都要他这个总督发饷养着。

    ……

    刚刚忙完秋收的北方大地,本该是万家喜悦的时候。

    可惜今年大家都高兴不起来,北虏入侵的消息,现在传的沸沸扬扬。

    哪怕是号称最安全的京师,此刻也是人心惶惶。

    不同于以往的劫掠,北虏这次寇边,还拉上了鬼方一族。

    据外面流传的小道消息,有说胡人集结了三十万大军的,也有说是四十万的,甚至还有说五十万的。

    甭管胡人联军有多少人,反正敌军撕破了长城防线,正奔着京师而来。

    现在京中已经戒严,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诸位爱卿,北虏大举进犯,大家可有应对之策?”

    永宁帝一脸疲惫的问道。

    自从北虏十月犯边开始,他的心情就没有好过。

    不是这里沦陷,就是那里告急。

    寄予厚望的宣大总督,没有能够挡住敌军的兵锋。

    负责对付北虏的辽东都师,表现更是糟糕。

    别说是牵制敌军,北虏主力从宣大绕路,他们居然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究竟是这帮家伙废物,还是收到消息,故意隐瞒不报,谁也说不清楚。

    反正大虞朝在这场战争中,表现的非常糟糕。

    敢出城拦截敌军的部队,尽数被敌军击溃,宣大一线的部队损失惨重。

    “陛下,下诏让天下兵马,过来驰援京师吧!”

    兵部尚书万宇轩率先开口说道。

    为了挡住敌军,各种办法兵部都用尽了。

    结果除了兵败,还是兵败。

    偶尔赢得一两场小胜,也会在文官的干涉下,很快变为大败。

    没有办法,大虞朝自诩军神的人太多,想要表现的官员太多了。

    许多熟读兵书的文官,都想要证明一下。

    “现在大量的军队,都集中在南方,围剿白莲教叛军。

    此时下诏勤王,大家一窝蜂的往京师赶,南京可就危险了。

    京中尚有十几万大军,就算打不过胡人,但守卫城池还是不成问题的。

    胡人不擅长攻城,现在只需勒令各府坚壁清野,把物资全部汇聚在城中固守。

    没有东西可抢,胡人自然会退去。

    为了给敌人施压,可以让辽镇兵马,伺机深入敌后搞破坏。

    北虏主力倾巢而出,正是削减他们战争实力的最佳机会。”

    景国良略显无奈的说道。

    这场仗打的太过憋屈,很多明明不该牺牲的军队,都因为错误指挥给葬送了。

    他想破脑袋都不明白,宣大总督李志鸿脑子里装的是什么。

    很多城中就几千部队,不赶紧组织青壮固守城池,居然逼着将领出城决战。

    从长城防线到京师,中间那么多要塞坚城,大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在局势糜烂,下诏勤王看似是最佳选择,实际上却是隐患重重。

    且不说对江南战场的影响,光各地援军抵达的时间、陆续,都不尽相同。

    分批次抵达的援军,很有可能被敌人抓住机会,逐个击破在战场上。

    本来大虞的处境就不好,再折损一些精锐出去,后面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以朝廷目前的财力,未来精兵数量,只会越来越少。

    哪怕现在的精锐,也会因为钱粮供应不足,慢慢消磨战斗力。

    “成国公,此言差矣!”

    “我大虞乃天朝上国,岂能让胡人来去自如。

    北虏居然敢孤军深入,那么就要趁此机会,把召集天下兵马把他们留下。

    让天下人知道,我大虞不是他们这些宵小可以窥视的!”

    内阁大臣谷嘉熙当即反驳道。

    勋贵集团,最近这些日子越来越不安分了。

    趁着他们不留神的功夫,居然培养出了一批年轻将领。

    倘若不赶紧压制下去,让这些人成长下去,逐渐掌握了大权,后面就压不住了。

    偏偏现在局势复杂,必须要依仗勋贵们卖命。

    尤其是接下来的京师保卫战,肯定是要交给勋贵负责。

    涉及到江山社稷和自己的小命,再怎么想争权,也不敢在这种时候瞎搞。

    勋贵主持京师保卫战,战后在朝中的影响力必然大增。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让九边将门参与进来,分薄勋贵一系的功劳。

    本质上,玩的还是平衡策略。

    至于留下北虏,那只是一个政治口号。

    真打起来,能够斩杀万儿八千敌军,就算了不起的胜利。

    并非大虞军队不能打,主要是朝廷的财政支撑不住。

    朝廷拨款不及时,下面的将领根本不敢血拼。

    一旦麾下军队损失惨重,朝廷没办法给他们补足损失不说,甚至连抚恤金都要拖欠。

    “谷大人说的不错,我大虞泱泱大国,岂能受一群胡人的欺辱。

    倘若不组织反击,未来史书上,我等都是历史的罪人!”

    首辅万俊辉跟着表明了立场。

    看得出来,文官集团在压制武将的问题上,现在已经达成了统一。

    不过计划,还是太过空洞。

    口口声声说着反击,到了具体行动上,一套靠谱的方案都没有。

    除了召唤援兵外,没有有价值的建议。

    从军事上来看,还不如让辽镇深入敌后,玩儿换家战术。

    大家一起玩儿杀人比赛,把北虏年轻一代全部都给弄死,断了他们的根基。

    “嗯!

    拟旨,让天下兵马速来京师勤王。

    正在参与围剿叛军的部队,不在征召范围之中。”

    迟疑了一下,永宁帝做出了决策。

    并非成国公的提议不好,内心深处他也想派人把北虏年轻一代屠戮干净,可这会有损名声。

    符合帝国的利益,却不等于大家能接受。

    放任敌军在境内肆虐不管,就为了断绝北虏的根基,读书人能把他骂死。

    对自己的生前身后名,永宁帝一直都很看重。

    换成先帝朝时期,北虏就不敢这么玩。

    倘若几年前出现这一幕,九边之兵在第一时间,就会杀入了大草原进行报复。

    大虞人口众多,死上几百万,也伤不了元气。

    可北虏不行,他们一共就那么点儿人口。

    年轻一代被屠戮一空,甭管他们现在多么牛逼,都难逃灭族的命运。

    ……

    广州府。

    一队队士兵,整齐的排列在校场上,等待着舞阳侯训话。

    原本约好的十月出兵,解南京之围,硬是被拖到了十一月。

    此刻的南京城已经摇摇欲坠,为了催促他们加快速度,江南南边的信使是一波接着一波。

    好在拖延时间,李牧是有经验的。

    光誓师出征的仪式,就折腾到了现在。

    本来该直接登船,硬是把部队从各地拉到了广州府,搞誓师大会。

    按照计划,出兵要拖延到十二月份,现在才十一月中旬。

    前两天的借口是天气不好,海面上风浪大,不适合行船。

    今晴空万里,天气的借口不能用,所以该舞阳侯生病了。

    “提督大人,京中传来消息,北虏犯边。

    皇上下旨召集天下军队勤王,总督大人邀您过去议事。

    ……”

    “抱歉,诸位。

    皇上下旨勤王,那么原来的军事计划,现在就只能取消了。

    传令下去,誓师大会取消,全军返回各自营地正常训练。”

    李牧故作无奈的说道。

    现在可不是他不想救南京,而是皇帝下达了圣旨,他这个做臣子自然要执行。

    事实上,北虏犯边的消息,他就收到了消息。

    只是没有想到,局势会这么严重,需要召集勤王之军。

    “提督大人,可南京……”

    不等身后之人说完,李牧就挥手打断道。

    “竹溪先生慎言,陛下既然下达了圣旨,自然是全方面考虑过的。

    我等做臣子的,也要理解陛下的难处。

    本将知道事情太大,一时半会儿你们接受不了,不如和我一起去总督府了解一下情况。”

    妥妥的敷衍之语,偏偏几人毫无办法。

    作为江南总督派出的代表,为了催促李牧出兵,最近这些日子这些人可是天天跟在他身后。

    讨厌的要死,偏偏这些家伙还是有名的大儒。

    打又没法打,骂又骂不过。

    想要折腾一下他们,又怕把人给弄死了,搞得李牧都没了脾气。

    不光他受到了骚扰,舞阳侯也没有例外,生活同样受到了影响。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皇帝下达了圣旨,让他们进京勤王。

    再拿南京进行道德绑架,现在就丧失了作用。

    甭管南京多么重要,地位都要比京师矮上一头。

    何况还有皇帝的圣旨,政治加成就更厉害了。

    再充分的理由,也不能让他抗旨不遵。

    “哎!

    多事之秋啊!”

    胡子花白的竹溪先生,一脸绝望的感叹道。

    北虏来的不是时候,本来他都说服了李牧,出兵增援南京。

    万万没想到,到了誓师大会的时候,还能出现这样的意外。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