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5章 置办产业
    在学校食堂用过餐之后,下午,李斯年决定先去教务处确定新学期选修课的具体教学规划。既然这个学期的必修课是《明史》,他便想着选修课也选择与历史相关的内容,以便能更深入地研究历史这一块的内容。与教务处确定好教学安排之后,他便开始为接下来的两门课程准备讲义。

    接下来的几天,李斯年埋头于讲义的准备之中,历史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他希望能给学生们提供最准确、最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幸好北大的图书馆藏书量也比较可观,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史实资料。北大图书馆始建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成为华国北方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亚洲高校第一大馆。

    几天后,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李斯年已经完成了两本厚厚的讲义。越临近开学,他反而越有些紧张起来,毕竟这是他第一次教书,不知道效果如何。于是,他决定把前两节课的讲义拿给蔡元培校长审阅,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和建议,毕竟自己之前在这位面前夸下海口的。

    这次与蔡校长的会面,让李斯年感到对方比第一见面更加的亲切了,而且这次显然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少了些公式化的客套,多了份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他那一声声情深意切的“贤侄”叫的李斯年受宠若惊。

    又是一阵嘘寒问暖之后,蔡校长接过讲义,开始认真地翻阅。蔡元培虽然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但他作为晚清科举出身的人,对历史的了解也相当深入。

    在科举的教育体系中,历史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子们不仅需要熟知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还需要对历史人物、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等有深入的理解,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政治觉悟。这种学习不仅有助于他们通过科举考试,还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官员生涯中更好地治理地方、处理政务。

    然而,当熟读历史的蔡校长翻开李斯年所写的讲义时,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这让他陷入了沉思。这份名为《明朝那些事儿》的讲义,从名字上看就显得有些轻佻,与他所熟读的那些严谨的史学着作截然不同。在阅读过程中,有几处诙谐幽默的地方甚至让他差点笑出声来。他不禁暗自思忖,这还是他所了解的历史书籍吗?历史还可以以这种轻松诙谐的方式来讲述吗?他的内心充满了疑惑,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给予这份讲义一个准确的评价。

    如果是几天前看到这份讲义,蔡校长可能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否定,并委婉的要求李斯年立马滚蛋回去重写。但现在,李斯年在他眼中已经具备了少年天才、学术之星的光环。再次面对他时,蔡校长犹豫了。他甚至开始反思己身,是不是自己的思想太古板了?现在的年轻人思想都这么前卫、这么开放了吗?还是天才的思维总是与众不同呢?

    李斯年在动笔之前就想到了,在民国这个正值新旧文化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他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这份讲义,尝试以一种新颖而富有趣味性的方式来叙述历史故事,解读和传播历史知识。他明白,这样的尝试或许会得到一部分革新派文化人的赞赏与支持。

    但李斯年也清楚地知道,他面临的批评和质疑声浪或许会更大。毕竟,许多学者长期以来都坚守着传统学术的严谨性,他们很可能对书中那些非传统的叙述手法和轻松戏说的历史元素表示怀疑,甚至是大加批判。这些学者们更加看重的是历史的真实性和学术研究的价值,而非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正因如此,李斯年在撰写讲义时异常谨慎。他努力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优美的文笔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力求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历史的魅力。

    蔡元培担任校长以来,给北大的定位就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他从不干涉教授们的学术研究活动。他这次查看李斯年的教学讲义,也仅仅是因为李斯年之前并未有过教授历史的经验,他只是想为这位年轻人把把关。

    在确认讲义中没有明显失实的内容后,蔡校长也就不再纠结于其中的授课方式是否反传统了。他与李斯年就讲义内容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讨论,又勉励了他一番,之后便让他回去了。

    在李斯年紧锣密鼓地准备新学期课程的同时,李雅琳也在舅舅的帮助下找好了二人的新家,离学校很近,就位于北大南门外海淀镇上的菜库胡同。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胡同,据说清朝初期就有了,当时这里曾作为皇家御膳房储备山珍海味、鸡鸭鱼肉和各种蔬菜的地方,因为离“畅春园”很近,这便成了皇家库房,一来二去“菜库”的名字也就叫开了。

    李雅琳选中的是一套宽敞的两进四合院,占地约三百多平方米,包含五间北房和东西各三间的厢房。原户主是在北洋政府任职的公务员,因最近打算辞官归乡,故愿意出售此宅。对方开价三千大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两千八百大洋的价格成交,相较于沪上价格上万的洋房别墅,这无疑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交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民国大文豪请大家收藏:民国大文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北京大学所在地就是原本清朝皇家园林“畅春园”的一部分,因此两人住在这里往返北大燕园都很方便。

    李斯年还特意向周边的人打听了一下北京的房价,得知前两年周章寿在八道湾胡同购买的一座三进四合院,面积超过500平米,花费了3765块大洋。相比之下,他们购得的这座四合院价格也挺合适,而且两个人住绰绰有余。

    两人刚刚结婚,婚礼的花费都是李斯年的父亲和大哥出的钱,两人只负责接收彩礼,光这部分就有一万多大洋,当然这主要是看在老丈人的面子上,纱厂联合会的商人们都随了重礼。

    另外李举人和大哥,二哥,大姐都给了李斯年一笔钱,加在一起也有两万多大洋,母亲王氏还私下里塞给了他五根金条,让他用来压箱底,作为急用钱时的硬通货。至于李雅琳手里面的私房钱,就凭着老丈人爱女心切的模样,估计只多不少。

    手里面阔绰,李斯年也不考虑租房了,直接大手一挥,全款拿下北京城的一套学区大豪宅。

    房子买下之后,雇人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入住了,欠缺的家具可以慢慢添置。李斯年又在舅妈的介绍下,雇佣了一位名叫王婶的佣人,负责做饭洗衣等家务劳动,月薪三块大洋。

    此外,李斯年还在附近车行雇了一名包月车夫,名叫祥子,月薪十五块大洋,并包吃包住,平时还能帮忙干一些重活。祥子是个朴实健壮的年轻人,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觉,而且他的穿着打扮也十分整洁,没有一般车夫的邋遢形象,这让李斯年感到非常满意。

    就这样,李斯年夫妇二人在繁华的京城开始了他们悠闲的资产阶级生活。

    至于徐智摩,他虽然出手没有李斯年那么阔绰,但是也在附近租了一座不小的四合院一个人居住,还时不时的过来和李斯年讨论文学创作,当然也不忘顺便蹭上一顿饭。

    喜欢民国大文豪请大家收藏:民国大文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