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17章 京城事 上
    就在李虎即将赶到洛阳之时,二皇子回到了京城。

    久别而回,二皇子带着几分欣喜,又带着几分感慨走进广安门。

    京城依旧是那个繁华热闹的京城,百姓们也继续过着安稳的日子,而他却不再是原来的他,他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福王,他明白皇帝的心思,希望他能一世享福,这说明内心有愧疚之情。

    所以在回京之前,他就给皇帝上了认罪奏疏,希望前往陵寝为母妃守灵!

    离开京城,远离皇后和太子的视线,他才有养精蓄锐,从头再来的可能。

    他突然想起了老三,除了多了一个空头王爵,什么都没有,依旧被南镇抚司番子圈禁在王府里。不对,淑妃替他跪求来了一个恩典,每月初一十五可以进宫陪淑妃用膳,黄昏前返回王府。

    今儿正好是十五,老三又可以离开牢笼,进宫去了。

    想到这里,他抬头望了望天,若是凑巧的话,或许能在宫里碰到老三,也不知他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应该没了往日的清高。他最看不上老三那副假清高的样子。

    想着,他双腿一夹,策着马径直向皇城驰去。进宫给皇帝磕头,说两句软话,争取明儿前往皇陵。

    十名御前侍卫连忙策马紧随二皇子驰去。

    淑妃宫里

    饭桌上的饭菜凉凉地摆着。

    两双筷子和两碗米饭前的坐位凄凉地空着。

    淑妃这时正静静地站在门前,望着远处那道殿门。

    终于,殿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管事太监急匆匆走了过来,向淑妃禀道:“娘娘,王爷病了。”

    “什么?康王病了?”淑妃惊问。

    “是。”管事太监答道。

    淑妃一脸的焦急:“怎么样?传太医了没有?”

    管事太监:“传了.”

    淑妃急问:“太医怎么说?”

    管事太监支吾着答道:“太医说,王爷这是郁结于心,气结于胸,只要好好调理,好好将息,这病会好的。请娘娘放心”

    淑妃沉默了,她一辈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静安稳度过一生,却嫁给了一个不安稳的王爷,然后生了一个令她最不安稳的儿子。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当真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想到这里,淑妃闭了下眼睛,眼看着儿子一天天消沉下去,她心如刀割,可她却毫无办法!她不是贤妃,没有着皇帝的宠爱,更不是皇后,所以她只能看着,内心煎熬着。

    这时管事太监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娘娘,二殿下回来了”

    淑妃望向他。

    管事太监:“听说,皇上准了二殿下的奏请,去西山为贤妃娘娘守灵。”

    守灵?

    淑妃眼中露出一点光亮,或许这样就可以让儿子离开牢笼,这是自己唯一能为他做的事情了,自己也可以解脱,不必每日这般小心翼翼地活着。

    想着,淑妃径直走了出去。

    消息也传到了养心殿,永昌帝默了一下,对当值大太监说道:“告诉太医院,要用心请脉,用心护理。”

    当值大太监:“是。”答着躬身退了出去。

    永昌帝叹了口气,又拿起一份奏章展开,批阅起来。

    那堆批好的奏章越堆越高,永昌帝将笔一搁,伸了个懒腰,习惯地端起了茶碗,揭开碗盖,却已经干了,他又习惯地喊道:“戴权.”

    一个小太监轻步无声走了进来,径直走到隔间提起铜壶,到御案前把茶水沏上。

    永昌帝:“现在什么时辰了?”

    那小太监:“回皇上,现在巳时末午时不到。”

    永昌帝:“你不用在这伺候朕了。现在就出宫去,将你们老祖宗唤回来。”

    那小太监几乎不相信这是真的,直愣愣地望着永昌帝:“皇、皇上是叫奴才将老祖,戴总管召回宫来?”

    永昌帝:“抓紧去吧。”

    那小太监立刻跪下磕了个头:“是。”答着起身退了出去。

    永昌帝端起了茶碗,接连喝了几口才又放了下去。

    皇陵离京城比较远,就是快马,戴权也得后日天亮之后才能回宫。

    想着,永昌帝无声地叹了口气,没有戴权在身边,还真是不行。可他又痛恨戴权的背叛,其实也不算是背叛,皇后那句话说的不错“父子同体”,况且戴权并不是什么都听皇后和太子的,只是在些许小事情上帮助皇后和太子。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只是让戴权去皇陵两个月。

    就在这时,一个司礼监红衣大太监捧着一份上面粘了鸡毛的急递走了进来:“皇上,阴山来的六百里加急!”

    永昌帝一把接过急递,撕开封口展看,脸色有些不好看了,骂道:“福康安这个废物!”接着“哼”了一声,“太子现在在哪里?”

    红衣大太监:“回皇上,太子这会儿好像在内阁.”

    永昌帝站了起来:“走,去内阁!”

    红衣大太监急忙跟了出去。

    内阁值房里,太子坐在南面的榻上,内阁两位大学士坐在临窗的椅子上,一齐把目光望向正拿着一沓公文的贾琏。

    贾琏:“.那十万石粮米和一万石草料已准备好,随时可以运往关外。另外,户部已经跟山东、江西、四川还有湖广行文,叫他们从各自的藩库里拿出一些余款,或从各自的官仓里拨出一些余粮,接济河南、安徽和两淮地区,帮助受灾的老百姓渡过这上半年。这样,朝廷就可以全力应对关外的局势了。”

    太子满意地笑着点了点头。

    两位大学士对视了一眼,一齐点了点头。

    突然,门外传来了太监那特有的嗓音:“皇上驾到~”

    太子和两位大学士一齐站了起来。

    门帘一挑,永昌帝拿着那份急递大步了进来,在榻几另一边坐了下去,“虚礼免了。”说着晃了晃那份急递,“阴山来的六百里加急,福康安又败了”

    众人面面相觑,怎么败的这么快?!

    永昌帝:“拟两道旨:一,加封谢鲸为征北将军,全权负责阴山北线战事。除了绥远、归化两城驻军,阴山六镇兵马,还有大同、宣府两镇兵马都归谢鲸节制!二,免去王子腾河南总兵,改任副将,为谢鲸副手。”

    两位大学士对视了一眼,答道:“遵旨。”

    永昌帝沉默了片刻:“内阁首辅、次辅空了近一年,也该”说着分别指向两位大学士,“两位老大人忠心耿耿、劳苦功高,就替朕担起这份责任吧。”

    老大人!两位大学士对视了一眼,还能说什么,只得跪下磕头谢恩。

    永昌帝笑着点了点头:“还有三个空”突然瞟见了贾琏,“你父亲这一向身子骨还好吧?”

    贾琏心中又惊又喜,难不成皇上要启用老爷?

    贾琏连忙跪下:“劳圣上惦记,家父身子骨硬朗着呢.”

    永昌帝打断了他的话:“这就好。让贾敬入内阁吧至于另外两个,你们和下面的官员商议,递个名单上来”

    新任内阁首辅、次辅齐声答道:“是。”

    永昌帝点了点头,又对太子说道:“老三病了,你打发人去瞧瞧,就说朕的话,好好将息,好好养病。”说罢,起身走了出去。

    望着永昌帝远去的背影,贾琏心里一阵失落。

    太子像是看透了贾琏的心事,笑着说道:“非两榜进士出身,不得入内阁。”

    贾琏想了起来,苦笑着点了点头。

    太子:“你不同。等你升任六部尚书,可以通过兼职兼任、恩赐,各方协调,改任内阁学士,熬到了一定的资历,升任协办大学士,至于大学士,那就没有办法了。”

    贾琏先是一怔,接着又跪了下去,激动地:“谢殿下恩典。”

    太子笑着点了点头,心中却疑惑:怎么突然让贾敬入阁了?不是说此人不可信的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