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三三六章 (过年好!)
    (又是一年,不觉已是四个年头,感谢大哥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祝大哥们及大哥的家人,身体健康,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还是传统的新年免费章节,给好哥哥们发红包,哥哥们都好吃好喝好心情。

    近来大范围降温,哥哥们注意防寒保暖,保重身体。

    给大哥们磕头了!)

    扫完了匪以后,王言又回到了无事可做的状态。

    扫平了江南叛乱以后,大隋就没什么大事发生,不外乎南边压制南越,北面威慑匈奴,西边同吐谷浑日常交锋,东北有高句丽没事儿就跳一跳。

    大隋的外患都没有大动作,虽然军事冲突天天有,人也天天死,但这是常态,这种状态也可以归为和平。

    所以国内就很祥和,在祥和的表现之下,是杨坚励精图治,继续干北方世家。大家互相对抗,推着大隋发展向前。

    以致于就在这一年,592年,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于是更辟左藏院以受之。诏曰:“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这就很好的体现出了这个才立国十年的王朝,是何等的富庶。府库都堆满了,没地方放东西,都堆到了外面的厢房里。

    就是俩字,有钱!

    扬州这边更是一团和气,江南大户送了不少人到晋王府,给杨广当幕僚,大家团结一心,集思广益,憋着劲给杨勇使坏。

    无聊的王言就又鼓捣起了各种的东西,弄出了高度的烈酒,弄出了雪花盐,弄出了更多样的护肤、化妆品、香水,又有了新的染布的配方,更多了五颜六色。茶叶也开始炒了起来,进行推广,已经有些人开始接受了。

    这回王言主动给杨广上交保护费,杨广接受了份子,因为他感觉王言都快比他有钱了……

    老王家的银子流水一样的赚进来,又流水一样的花出去。

    造船、养殖、买矿、炼铁、买地、建设农庄,凡此种种,都要大投入。王言不在乎给杨广分钱,他在乎的是那些产出在他的掌控之中。钱是虚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一天,王言来到了江边的港口,一年多的时间过去,船造出来了,出海多半年的船队也回来了一多半的人。

    “侯爷,此次出海,大小船只十余艘,千余人,途中触礁折损……我等行至南越……带回两船香料,两船海产,三船稻米,去除了途中所耗、霉变,尚有近两万石。”

    王言满意的拍了拍领头人的肩膀:“辛苦了。抓紧卸货归仓,兄弟们好好吃喝休息,给大家分钱。”

    两万石粮食,差不多够三五千人吃个一年半载的,这份粮食的收益,也就勉强支付一千多人的基本工资。剩下的抚恤、奖金,另有值钱的香料、海产。

    总结下来,这一趟是大赚特赚。

    于是王言看了一番海产,弄了夜明珠、珊瑚、玳瑁等一大堆的东西,堆满了一辆马车,让部曲赶车,又去家里拿了他‘改良’的曲辕犁,一道去了晋王府,给杨广献宝。

    正是这个时期发展出来的犁,先给杨广贡献一下。等过上几年,他再弄出宋明之际改良的犁,再给杨广献上去……

    杨广狐疑的看着面前的曲辕犁,不确定的问道:“子言啊,此犁果真大利农事?”

    他哪懂种地啊,能认识犁都是他体察民情,见多识广了。

    “殿下可谴专人评测一番,到时便知。”王言说道,“此物于殿下有大声望,大助力啊。某家已经想好了此犁何名。”

    “何名啊?”

    “晋王犁!”

    王言说的特别坚定,“彼时天下百姓都感念晋王杨广之名,而不知有太子。便是太子麾下的那些学士,也要捏着鼻子说殿下仁德无边。陛下、皇后,也会更青睐殿下,如此便是向着储位更近一步。若太子再有疏漏,陛下、皇后必是厌恶非常,难免起废立之心啊……”

    杨广眼睛看着曲辕犁,听着王言的话语,似是已经看到了他名扬天下,百姓无不感怀的巨大声威,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若果真如此,本王记你一大功。”杨广器重的拍着王言的肩膀,不忘画大饼。

    “才记一大功?”王言指着边上的马车,让人掀开苫布,“殿下再看看?”

    杨广走进了,看着各种的海产珍宝:“不过是些许海中奇珍,也没……你派出海的船队回来了?”

    “正是。”

    王言含笑点头,随即不待杨广追问,便直接复述起了出海的领队告诉他的海外情形。

    闻听王言装了两船香料,两船海产,两万石稻米,杨广眯起了眼睛:“海外竟有如此厚利?”

    “这才只是一趟,船也小,兵也少。若多派人手,一年走上两趟,便是海量的珍宝钱粮啊。”

    王言说道,“殿下想想,这条路掌控在殿下的手里。只要之后扩散出去,怕是大户们都要心动,组织人手造船出海,试探一二。海外不是我大隋境内,谁敢不经过殿下的同意就私自出海,咱们就灭了他们派出去的船队。眼看着别家赚钱,他们焉能不急?还不是都要给殿下做事?”

    杨广寻思一番,眼睛都瞪大了:“海外广阔,不知几千里,如何制裁?”

    “在目的地啊,殿下。我们说在南越赚了钱,他们就只会去南越,而不会去旁的地方探索。大户们都养成了毛病,他们没有探索的想法,他们只愿意做稳定的事。我们在那边将他们都留在那边,让他们血本无归。”

    “你不过千余水手,如何做得如此大事?几年能成?”

    “怕是要五年之久,咱们的船要更大,兵将更多,更善水站,如此方能成事。”

    “这几年给本王的份子免了,全力建造大船,训练水军。”

    “殿下,本也给你留了六成份子。”

    “本王不要你那么多,四成就够,那些钱投入进去,也能加快进度。本王知道你摊子铺的大,用钱的地方多。本王还有钱花,不差那些,海贸是关键,越快越好。”

    杨广很有认识,很明白关键。

    “殿下,加快进度动静就大了,难免为人攻讦畜养私兵……”

    “今年朝拜,你准备些海产、香料,本王献于父皇,到时跟父皇私下说明,此事父皇定然不会叫太子知晓。”杨广说的很有信心,“目前动作小一些,明年再加紧动作。”

    眼见王言点头应下,杨广高兴的哈哈笑,“你可真是给了本王一个大惊喜啊。本王这便让人检验新犁,若果真如你所说,你抓紧令匠人打造万副。少数送往大兴,多数发给扬州百姓。”

    “殿下果真心有百姓啊,他日登临大宝,必是千古圣君。”

    “哈哈哈哈~”

    杨广仰头哈哈大笑,是真高兴了。

    王言办事儿是真靠谱啊,关键时候是真顶用。

    用到的时候有大用,没用到的时候安安稳稳,还能给出意料之外的惊喜,这是好人啊……

    三个月以后,本来看王言就顺眼的杨广,看着王言更加的顺眼了。

    因为送回到大兴的曲辕犁经过了检验,证实了确实比原本的犁更加的高效率,且作用明显。于是杨坚昭告天下,推广应用曲辕犁。

    此犁终究没有叫成晋王犁,因为在大兴殿的朝堂上,公卿们议论一番,最终取出了一个让杨坚满意的名字,‘开皇犁’。

    杨广丝毫没有因为没能成为晋王犁而不高兴,毕竟杨坚有多高兴,看杨广就有多顺眼,对杨广来说,就是巨大的成功。

    甚至杨坚、独孤伽罗,还都亲笔给他写了家书,关心他在扬州过的好不好,夸他为人好,做事稳重云云,又好一顿勉励。

    据杨广在朝中、宫中的眼线汇报,杨勇挨了好多骂,三天一小骂,五天一大骂。杨坚和独孤伽罗都没有给他好脸色。

    因为杨勇在家里宠妾灭太子妃,这事儿被杨广派人捅到了杨坚和独孤伽罗面前。再一对比杨广这边勤勉施政,压制江南大户,还搞出了个名传万世的曲辕犁,给杨坚的开皇之治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皇帝的身后名都厚了许多。杨坚和独孤伽罗两人,可不是越看杨勇越来气么。

    那边越来气,这边杨广收到消息就越高兴,看着王言就越顺眼。

    真要说起来,现在的杨坚看王言,还要更顺眼。毕竟杨广是报上去了,说是王言研究出来的,没过门的宝贝女婿还没结婚呢,就已经很让他满意了,送了他这么个历史留名的大功绩。

    中国古代就是农耕社会,围绕种地的事儿全都是大事,曲辕犁的出现,比各种祥瑞祥太多了,是他杨坚文治的一部分。

    只不过王言是公认的效忠杨广的,所以功劳都归到了杨广的头上,但是杨坚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了,他还是记挂着王言的。

    事实上他想忘也忘不掉。别的不说,只说宫里的一些用度,吉香居的东西肯定是要有的,这是给妃子们的,大家都香香的,美美的,杨坚也乐乐的。

    其次是王言弄出来的高品质的精粮,雪花盐、雪花糖,这也是日常必不可少的东西。最开始都是杨广敬献的,而后宫中定下了采买。

    虽然满朝公卿都看不上王言,但是每当提起王言,就是四个印象,一是忠诚,二是能打,三是能搞钱,四是太讨厌。

    人们讨厌王言这样的泥腿子,竟然跟他们站到了一个位置。但是又羡慕王言的搞钱能力,同时王言对皇家的忠诚,以及王言对自己卑鄙出身的忠诚,让他们不得不认可。虽然王言很讨厌,但人品是过硬的,只是跟他们不是一路人。

    王言才不管那么多呢,他就听命令行事,没命令就经商扩张势力,谁敢影响他做生意,他就把杨广搬出来。杨广不好使,他就掏刀子。

    就这么按部就班的稳步发展,慢慢的就会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

    最终黄袍加身。

    到时候他也可以如同老赵一般,披着黄袍,啧着嘴,“哎,你看你们……擦……”

    晚年写一本回忆录,开篇第一句‘其实朕从未想过当皇帝’……

    晋王府,杨广特意请王言吃饭,分享好心情。

    “子言啊,你这次可真是帮了本王大忙啊,你是不知道,太子……”

    王言也陪着笑,说道:“都是某家应该做的,殿下早日登临大宝,某家也好鸡犬升天啊。杨素那老东西都能当行军总管,某家也想当啊。到时候北却突厥,西灭吐谷浑,东扫高句丽,南剿岭南、南越,给陛下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他对杨广拱着手,直接口呼陛下了。

    “好!哈哈哈……”杨广高兴的狂笑,好像他已经是文成武德的千古一帝,“做总管有甚么意思?到时候本王让你做天下兵马大元帅,横扫寰宇。”

    听杨广说话就知道他没有真疯,至少自称还是‘本王’,而没有跟王言来个‘朕’。

    王言仍旧陪着笑,没有当回事儿。到那时候,杨广没对他动杀心,他就要烧高香了,还兵马大元帅呢。

    杨广也是小心眼儿,没比杨素好多少。

    说笑一阵,杨广问道:“海贸那边做的怎么样?”

    “这几个月又造出了几条大船,水手又招募了一千多人,凑够了两千。上个月准备好了货物,组成了十六艘的大船队,派了一千五百人出去。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应该更顺利不少,来回需要的时间应该能有改进。

    另外为了避免粮食浪费,此次我派了人带着酿酒工具过去的,在那边用稻米酿烈酒,能保存的时间也更长,到时候运回来收益更高。”

    杨广蹙起眉头:“一定要注意保密,若为番邦蛮夷得了去,那咱们就亏大了。”

    “殿下安心,酿烈酒之法其实不难。便是叫番邦得了去也无碍,他们总还是要卖给咱们嘛。只是难免有损我大隋威严,若果真发生此事,某家便亲自带队去扫平了他们,今后就老老实实的给咱们大隋百姓种地、酿酒了。”

    “好气魄。”

    “是殿下给某家的气魄啊,若无殿下信重,哪里有某家今日的富贵?殿下说打,某家就打。殿下说不打,那就让他们活着。”

    “必须打!”杨广说的肯定,“一年三熟,土地肥沃,合该是我大隋的土地,不过是让他们暂居而已,焉敢欺我天朝仁德?必要杀人立威,在我大隋的手中掌控才是。”

    王言连连点头称是,杨广的雄心,王言很满意。

    就是要这样,才是好皇帝。好东西,都得是我的,肥沃富足的土地,有德者居之,恰好,我天朝上国武德充沛,合该是我的。

    番邦蛮夷,哪里懂什么治理,连种地都不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