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章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同时也是一位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着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也有着政治上的重大失误。

    一、生平与即位

    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的弟弟。他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元符三年(1100年),年仅二十五岁的宋哲宗病死,由于哲宗无子,向太后(神宗皇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 ,立赵佶为帝。赵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统治时期。

    二、政治生涯

    赵佶在位期间,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他即位后启用新法,但重用蔡京等奸臣,导致政治腐败加剧。蔡京 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赵佶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劳民伤财。他还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设立道官、道职等制度,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在赵佶的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然而,赵佶并未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些危机,反而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导致朝政荒废。

    三、艺术成就

    尽管赵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他在艺术上却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 “瘦金体”,这种字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赵佶的绘画作品也极为出色,他擅长花鸟画和山水画,尤其擅长画花鸟虫鱼等小景。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等。

    四、晚年与结局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兵临城下,赵佶受李纲之言,禅让给太子赵桓(即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他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开始了长达九年的囚禁生活。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赵佶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享年五十四岁。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他的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

    五、历史评价

    赵佶是一位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既有着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又有着政治上的重大失误。他的统治时期是北宋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他的昏庸无能加速了北宋的灭亡。然而,他在书画艺术上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他的“瘦金体”和绘画作品至今仍被后人所珍视和传颂。

    赵佶晚年选择禅让太子赵桓,这一决策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考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外部威胁加剧

    金兵南下:在金军逐渐逼近汴京(今开封)的严峻形势下,宋徽宗赵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金军的强大攻势使得北宋的防线摇摇欲坠,首都汴京的安危成为了朝廷上下最为关注的问题。

    国家危机:面对金军的威胁,北宋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赵佶作为皇帝,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二、内部矛盾激化

    政治腐败:赵佶在位期间,虽然初期曾励精图治,但后期政治腐败严重,朝臣中不乏贪污腐化之徒。这种政治环境使得国家机器运转不畅,难以有效应对外部威胁。

    党争激烈:朝廷内部党争不断,各派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斗不休。这种内部矛盾进一步削弱了北宋的统治力量,使得赵佶在决策时更加困难重重。

    三、个人因素与无奈选择

    保全宋朝江山:赵佶在晚年可能意识到自己的统治已经无法挽救北宋的危局,因此选择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桓,希望以此保全宋朝的江山社稷。这种选择虽然无奈,但也体现了赵佶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个人逃避与保全:同时,赵佶的禅让也可能包含了他个人的逃避心理。作为皇帝,他无法直接面对金军的威胁和国家的危亡,因此选择将责任推给太子赵桓,自己则寻求一种相对安全的生活状态。

    四、历史评价

    赵佶的禅让行为在历史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他为了保全自己和宋朝而做出的明智选择;也有人认为这是他逃避责任、推卸罪责的表现。然而,无论如何评价赵佶的禅让行为,我们都不能否认这一事件对北宋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北宋统治的进一步动摇和衰落,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综上所述,赵佶晚年选择禅让太子赵桓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既面临着外部威胁加剧和内部矛盾激化的困境,也受到了个人因素和无奈选择的影响。这一决策不仅改变了赵佶个人的命运轨迹,也深刻地影响了北宋历史的发展进程。

    喜欢华夏历史帝王请大家收藏:华夏历史帝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华夏历史帝王请大家收藏:华夏历史帝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