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零八章 汇报和经济调整
    京城机场上空,众多排队等候降落的商业航班飞机里,两架湾流G650公务机也在空中排队等候降落。

    这种当前世界上最顶级的商务公务机,售价极为昂贵,在当下的公务机机群里还是属于非常罕见的。

    而在国内,那就更少见了,一般都是顶级富豪的私人座驾,又或者干脆是作为商业运行,作为出行包机所用。

    而国内极少数的G650公务机里,智云航空的机队里拥有了最多的数量。

    智云航空为了满足集团以及兄弟企业公司高管、重要客户的出行,先后采购了四架G650公务机。

    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多架公务机,实际上智云航空拥有全球范围内数量最多的自用公务机。

    其公务机机队里一共拥有十一架公务机,全部都是自用,并不对外进行商业运营。

    同时在智云航空偶尔还会租界其他航运公司的公务机,临时满足公司高管在全球范围内的出行。

    除了公务机外,还拥有大量的商务直升机,全球内一共有超过三十架商务直升机,这些直升机主要是部署在国外,国内基建方便,远距离乘坐喷气式公务机,中短距离直接乘坐车辆更方便。

    但是国外就不行了,很多地方里对商务直升机是硬需求。

    这也导致了智云航空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拥有数量最多的自用公务机队。

    这是智云集团以及徐申学名下其他诸多企业的全球布局有直接关系的……这么多企业高管三天两头全球飞,没那么多公务机,忙不过来。

    近期,智云航空还订购了一架空客A340公务机,预计下半年就能交货。

    主要是现有的湾流公务机都算是比较小,而徐申学出行又往往带着很多人……每次徐申学出行,最少都是需要两架公务机执行任务。

    考虑到这一情况,智云航空那边专门订购了一架A340公务机作为徐申学的专属公务机。

    虽然徐申学现在不出国,但是在国内也经常到处跑,对公务机的需求也是很强烈的。

    虽然G650这种公务机,已经被智云航空所嫌弃,觉得这种公务机不适合充当徐申学的公务机了,但是在此时的公务机市场里,依旧是属于顶级的存在。

    平日里出现一架都少见,但是现在却是同时出现了两架,所以也是吸引了不少附近机长的注意。

    而塔台那边的人员,也是及时接到了相关的信息,开始引导这两架公务机降落,而且还是专门安排到了非常用跑道上。

    主要是为了避开那些大型商业航班飞机在起降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气流波动。

    虽然G650公务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能够有四十多吨,但是对比那些大型商业航班飞机而言,还是显得比较小的……很常见的空客A320,波音737-700这些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都能有七八十吨呢。

    让G650公务机这些小飞机,过于靠近这些大型商业航班进行起降的话,容易出现意外……但是京城是超级大机场,航班密集,也不可能专门给你空出来多少时间的。

    所以,还不如干脆安排专门跑道起降来的省事!

    不用多久,天上排队等候降落的这两架G650公务机一前一后的降落在跑道,然后滑行到了一侧专门停放公务机的停机位上。

    在飞机上,于泰和透过窗外看着旁边的停机位,再看看远处的那些商业航班的停机位……不由得感叹,这一趟真的是长眼了。

    以前他也是坐过几次飞机的,但是以往的普通商业航班的乘坐体验,和乘坐这种特殊的公务机,是完全两个感觉。

    没有所谓的值机过程,也没有和普通乘客们一样走常规通道,甚至就连上飞机的位置都不一样。

    中间虽然还是有检查身份的步骤,但都是专人来进行检查,整个过程他们甚至连车都没下……后续车队直接在一辆引导车的带领下,通过特殊通道进入了机场内部,然后一路开到了公务机的停机位上。

    下车后直接就上了飞机。

    如今飞机降落后,又是类似的流程!

    他们下了飞机后,就直接上了等候的一排海蓝汽车的车队,随后直接离开机场!

    整个过程,让于泰和感受到了今天的特殊……当然,他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家老板的特殊性!

    这可不是寻常有钱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寻常富豪,哪能身边跟着一群持枪安保啊……更别说带着持枪的安保人员乘坐飞机了。

    但是他徐申学可以!

    清一色的防弹黑色海蓝汽车的车队一路前行,于泰和也开始了他人生中最特殊,甚至可以说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一天。

    被徐申学亲自带着去做了一场,他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汇报……

    等汇报完,被人提前带出来然后在外头等候的时候,他整个人都还是晕乎乎的……甚至他都记不清楚自己在汇报里说了什么了。

    紧张的!

    这良久后,才缓过神来!

    随后一旁的何院士道:“于博士,昨天和今天这种场合啊,你还是要习惯,我估计着以后可不会少。”

    于泰和勉强挤出笑容道:“刚才我说话都结巴了……唉,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没事,多来几次就好了!”

    于泰和道:“何院士,你以前也经常来吧,我看你一点都不紧张……”

    何院士一听,略显尴尬,不过还是说道:“以前单位上班的时候,这地方倒是来过几次,不过今天这种也是第一回!”

    “今天能来参加这种级别的汇报,还是多亏了你于博士的福!”

    何院士虽然在科研上成果不少,做到了院士这个级别,以往各种科技类奖项也是拿到手软,一些回报也做过。

    但是今天这种场面,说实话,他也是头一次经历。

    然后又想到自家老板……要说牛逼,自家老板才是真的牛逼啊!

    这种级别的汇报,自家老板就跟上班打卡一样,隔几个月就得来一趟……来的次数多了,连这里倒茶的工作人员都能喊出名字来了。

    以前外头还有人传闻,说自家老板是什么人的白手套。

    这种话也就只有一些智商缺陷的人才会相信了。

    如果非要说徐申学是白手套,那他也是十四亿人的白手套!

    也不知道自家老板这个时候在里面和他们在谈什么。

    但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MMK34材料的后续商业应用问题了。

    这种超级材料一旦开始大规模商用,那么造成的后果将会是极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巨大的产业冲击。

    比如说,现有的超导行业估计就得全军覆没了……国内可是有不少企业是做超导材料的,主要用于医疗等领域,比如MRI设备就是使用超导材料比较多的设备。

    而这些传统超导材料在MMK34材料面前,不堪一击。

    今天MMK34材料推向市场的话,明天这些传统超导材料厂家就得倒闭。

    假如MMK34材料的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可以用于在一些普通设备上的话,比如电力供应体系里的设备,包括发电、输电、变电、储电等环节里……那么就会导致很多现有的电力设备都会一夜之间彻底过时,进而造成巨大的产业冲击。

    同时,已经确定使用MMK34材料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按照何院士自己的估计,使用了MMK34材料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性能提升的速度将会比原来预计的快很多。

    按照何院士了解到的资料,目前集团里正在小规模测试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使用的是之前研发出来的低温超导材料,常压下最低温度是零下一百四十度……利用这一材料,智云集团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有望在今年突破一万量子比特,并在明年进行商用。

    但是使用了MMK34材料的话,智云集团的在超导量子比特技术、超导线路技术和超导谐振腔技术上就能获得巨大的突破,进而把量子比特提升到五万,甚至十万。

    进而让超导量子计算机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商用时代,取代部分现有的传统电子计算机进行部分任务的运算。

    未来甚至能够达到百万量子比特以上,而到了这个程度的话,超导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宣告逐步进入个人电脑终端市场了。

    其中的战略意义是巨大的。

    哪怕是现在也意义重大,未来智云集团在部分运算领域里,能够获得比其他竞争对手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运算速度……而这对于当代诸多越来越依赖超级计算机的科研体系而言,这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何院士也知道,人工智能研究院里正在研究使用量子计算机来进行人工智能的训练以及部署,听说进展比较顺利。

    软件领域里的持续进步,再加上超导量子计算机技术的巨大突破……那么未来何院士觉得甚至有可能看到人工智能领域里的算力提升百倍甚至千倍。

    到时候会发生什么,那简直不敢想象!

    此外,超导材料在国防领域里也有巨大的应用!

    诸多种种的超导材料应用,最后将会带来整个基于电力而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的巨大变化……但凡是用电的行当,最后都有可能被MK334材料所影响。

    只是直接还是间接的问题而已。

    所以MMK34材料要商用的话,就会导致一连串的事情出现,好处肯定非常多,但是阵痛也会非常剧烈。

    颠覆行业的新技术出现后,是会带来阵痛的。

    而这种阵痛,依靠智云集团自己的实力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统筹方案来。

    毕竟这涉及到的是众多产业的产业升级,可不能乱来,不然阵痛期会导致一定的混乱的。

    经济这种东西,玩起来很复杂的,并不是说什么好东西出现了就一定会导致好现象……有时候也会导致动荡。

    人工智能领域就是如此,很多领域里以智云集团的实力,不是不能用人工智能来解决,但是不能乱来啊……不然导致大量失业怎么办?

    比如很多工厂里使用的工业机器人,以目前智云集团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实力,其实也可以做出来一些很便宜,用来取代大量低端重复劳动力的工业机器人。

    但是智云集团可没这么搞……因为这会导致大量的低端重复劳动力的失业。

    所以智云集团只做高端的工业机器人,让国内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里使用这些工业机器人得不偿失,但是国外部分人力成本更高的国家里,他们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采购使用这些工业机器人,比雇佣他们当地的工人成本更低,有利可图。

    至于国外的工人是否失业,这就和智云没啥关系了。

    还有什么无人出租车行业这些,智云集团以及海蓝汽车也没搞……要说技术的话,其实目前海蓝汽车里的自动驾驶功能,完全可以用于常规的无人出租车了,但是海蓝汽车愣是不搞。

    原因很简单……传统出租车以及现在的网约车行业,养活了几千万人口呢,哪能随便来啊。

    徐申学认为无人出租车,未来肯定要搞的,但不是现在……

    相反,徐申学更鼓励网约车行业采用电动车,而不是什么无人车……采用电动车,运营成本更低,能够给网约车司机更多的收入,同时还能大幅度刺激国内电动车行业的发展。

    毕竟不是什么国内电动车企业,都能和海蓝汽车一样,直接玩中高端智能电动车的,国内的诸多电动车企业目前的核心市场,并不是私家车领域,而是进行商业运营的出租车、网约车市场。

    行业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环扣一环,不能瞎来的。

    徐申学对此也是非常的谨慎。

    而到了MMK34常温常压超导材料这一块,徐申学就更加谨慎了!

    这也是他来做汇报的主要原因。

    MMK34材料,那必然是人类科学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研发成果,至少是之一!

    但是具体怎么用才能够带来更大的好处,避免出现大规模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仔细斟酌了。

    一天的汇报后,徐申学这才结束了行程,然后带着何院士、于博士等人离开,到了酒店下榻。

    休息一晚后,徐申学又跑去开会去了。

    整个会议持续了三天之久。

    这三天里,于博士也跟着去,主要是开始进行MMK34材料的各种介绍,而后续的一些具体事务就和他关系不大了……都是涉及一些宏观经济上的东西,他也没办法参与,只能提供一些MMK34材料的技术上的资料。

    不过于博士也是在这三天里,见到了诸多国内久负盛名的学者。

    都是从各地大老远专门跑过来开会的。

    有的是其他科技行业里的科技大佬,院士之类的就有不少。

    还有的则是一些经济领域里的大佬级别的学者……不是那些三天两头在网络上公开发表各种经济言论的学者,这些人其实都上不了台面。

    真正能上得了台面,为经济出谋划策,充当智囊角色的经济、工业领域的大佬们,其实一般都不会公开发表什么言论。

    甚至,普通人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

    换句话说,人们在网络上所能看到各种大放厥词的所谓专家,他其实不是专家,参与不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决策。

    而这三天里,于泰和就看见了一堆能参与到经济决策里的顶级专家……

    这三天里看见过的各种顶级专家,比他听过的都多,也算是开眼了。

    三天后,徐申学这才带着于博士等人乘坐专机返回,随着他们一起过去的还有另外一家民航包机,上头有着一百多号各种技术专家。

    两架公务机和一家民航包机降落到广城机场后,又直奔广城智云科技园去,徐申学在这里又停留了一天,亲自安排了诸多琐事后,这才暂停了这边的事务,然后返回深城。

    过去三天里,徐申学也是少有的进行了高强度的工作,各种会议开了不少,其中涉及到的东西,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现在不能公开的……因为那涉及到了未来数年的宏观经济决策。

    这种东西,哪能公布出去啊……但凡透露一些消息,立马就会引起股市动荡甚至部分产业的动荡。

    整个计划的推动,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来进行宏观调控,提前准备好诸多的政策进行引导。

    这样等到明年,智云集团正式对外公布重量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投入商用的时候,才能够避免剧烈动荡。

    而等到后面或者大后年,MMK34材料进行大规模工业量产并应用的时候,才能够避免产业动荡!

    那个时候,国内的诸多相关产业链就会惊喜的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当中,已经完成了对超导时代的提前准备,可以很好的无缝衔接,直接跨入到超导时代。

    还是以人们相对熟悉的医疗设备MRI为例子,按照预定规划,后续两年里,将会引导国内的几家MRI设备的厂商进行积极的技术升级。

    以便在未来使用MMK34材料取代现有的传统超导材料,同时搭配研发出来更先进的MRI设备……进而不单单夺取国内MRI设备市场,更要做到全面出口,攻占海外市场。

    其他行业也差不多,国内会陆续发布一些扶持超导材料相关的政策,引导企业主动进行技术升级,转型。

    当然……这个时候,人们兴许会认为要推动超导行业的发展,引导资金投入,争取研发出来真正的常温超导材料……就和以前以及现在扶持电动车行业发展,扶持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行业发展一样。

    人们对此往往深信不疑,因为这种模式其实都是模板套路,而且非常有效。

    大概模式都是这样的,先看看什么产业具有战略作用,如果认定该产业具有战略作用,那么就进行扶持,各种政策,资金密集进入,然后扶持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扩大生产。

    然后逐步抢占国内市场,进入百花齐放时代,这个过程里,国外企业会迅速丢失国内市场。

    等到国内企业抢占了国内市场后,又会出手进行整顿,同时因为行业竞争的关系,出现大鱼吃小鱼的过程,进而完成一个行业的整顿,培养出来了若干大型龙头企业,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

    然后就推动这几个大型龙头企业出海进行竞争,依靠供应链优势,把海外企业直接干趴下,进而抢占全球市场。

    这一套模式每一次用都效果极好。

    所以,人们很大概率也会认为超导行业的扶持,也是属于这一种。

    但应该没几个人会猜出来,常温常压的超导材料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产业界进行技术升级、调整然后大规模应用了。

    这一次的产业升级,扶持是和以往的产业升级/扶持都不一样!

    并不是为了国际竞争这些,而是为了避免国内自己的诸多行业出现混乱!

    国外企业的死活不用操心,但是自家里的企业死活,总得操心啊!

    要不然,智云集团傻乎乎的直接把MMK34材料推出来大规模商用,密集冲向市场……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得成片成片的死。

    那事情可就大条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