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球跨国企业
    时间进入八月份,智云集团总部里,市场部门向徐申学汇报了过去半年机器的销售情况,尤其是刚上市的YunRobotC6以及C7这两款入门级机器人的销售情况。

    季成河道:“过去半年来,我们的通用机器人的销量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截止到八月份,我们已经出货一共超过三十三万台机器人!”

    “其中的年初发布的第一代机器人YunRobotA型轮式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达到八万台,同样年初发布的YunRobotB型双足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达到了十八万台。”

    “还有七月份新发布的YunRobotC型,C6轮式平台的销量达到了六千台,C7双足型号达到了五万台。”

    “剩下的则是D型的四足平台,E型号的六足平台加起来大概是三千台。”

    “整体上来说,我们的通用机器人里,双足机器人明显更受欢迎,不管是B系列的高端以及旗舰双足型号,还是新发布的C7型号入门级双足型号,都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尤其是C7双足型号,刚发布不过半个月,目前也只在国内以及少数海外地区销售,却已经拿下了五万台的出货量,我们市场部门内部分析,这款C7机器人的市场潜力会非常大,未来甚至能够做到年销量五十万台以上。”

    “相对来说,轮式移动平台的机器人,在经过了最初的市场利好后,目前轮式移动平台的市场潜力正在快速下降,哪怕是新发布的C6轮式型号也没能取得预期的市场销量,我们已经向供应链部门进行了反馈,适当的调整轮式型号的产能!”

    “同时也向机器人研发部门发去了相应的市场报告,让他们进一步重视双足机器人的开发,我们计划在后续,把整个机器人的C系列都做成是入门级的双足机器人系列,搭配B系列的高端以及旗舰双足机器人,形成一个覆盖入门级、中端、高端的双足机器人产品阵列。”

    “而四足以及六足移动平台的话,在民用消费级市场里并没有获得太大的成功,我们发现购买四足以及六足平台客户,主要是以企业客户为主,他们购买这些机器人主要是用于特定领域的工业生产。”

    “此外我们也发现,部分购买轮式平台的客户也是属于企业客户。”

    “不少企业,都在尝试使用我们的通用机器人来取代以往的专业的工业机器人,从事一些精密加工操作。”

    “我们的通用机器人,虽然定位于消费级机器人,但实际上依旧具备了良好的工业生产能力,并且比一些局限性比较大的工业机器人,适应性更广,能够从事更多种类的工作!”

    “毕竟,我们在通用机器人里也放开了工业分类的高级模式订阅,用户可以订阅特定高级模式后获得不逊于专业机器人的能力!”

    徐申学看着手中的报告道:“这个C7机器人卖的挺不错的啊,半个月就出货五万台,而且目前只在国内和少数几个国家销售,潜力很大啊,你们市场部门也要抓紧了,尽快的在更多的国家完成上市,尤其是人力成本高昂的欧洲、加拿大,澳洲以及日韩等地市场!”

    “还有美国市场,现在谈的怎么样了?”

    季成河道:“我们市场营销部正在和国际事务部等部门一起积极推动机器人业务在全球更多的国家上线,目前已经成功获得了欧盟、日本以及韩国、澳洲、加拿大等主要市场的上市许可。”

    “美国市场的话,目前还是比较麻烦,我们之前尝试过把机器人业务定位成工业设备,玩具设备进行出口,但是对方依旧把我们的机器人定位为智能终端设备,进而延伸了一系列的数据安全问题!”

    “他们不仅仅要求我们禁止收集机器人的使用数据,还要求我们把提供机器人运行的数据中心设立在美国,并交给美国企业进行托管,最后,他们还提出来要审查我们的机器人的底层数据代码,也就是想要审查我们的人工智能底层代码!”

    “而我们拒绝了他们的所有要求!”

    “基于此,我们的通用机器人目前依旧没能在美国市场里正式上市销售!”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后台里监控机器人的运行情况,在美国地区里至少发现了五千台以上的机器人正在运行!”

    “这些机器人相当多一部分都是美国人从墨西哥或加拿大购买后,自行携带回美国的,还有一部分是墨西哥地区走私进去美国的。”

    说到这里,季成河自己都笑了:“现在在美国,个人从国外购买,或墨西哥那边走私我们的智云终端产品,都已经成为了一个潮流甚至专门的产业链了。”

    美国那边禁制智云的智能终端产品在美销售,禁制是智云自己以及相应的经销商之类的……但是可禁制不了人家美国人从国外购买智云产品带回去用。

    最近几年,在美墨边境里,已经发展出来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个人走私模式……很多美国人每天往返美墨之间,在墨西哥边境里的智云免税专卖店里购买智云产品后,直接带着回美国。

    尽管这些智云手机过关的时候还是需要缴纳关税,但是一转手依旧会有不小的利润。

    所以,现在美墨边境里,靠着走私智云产品吃饭的人可不少。

    而到了通用机器人领域里同样如此。

    智云集团不能直接在美国上市销售通用机器人,但是想要购买机器人的美国人可不少。

    因此很多人就跑到墨西哥边境的智云免税店里去购买。

    顺带一提,智云集团在墨西哥的经销商,专门在众多边境城市里都开设了专门面向美国消费者的智云免税店呢。

    所以智云的智能终端产品虽然在美国禁售,但是美国那边依旧使用智云手机的人并不在少数……甚至很多公众人物都公开使用智云手机呢。

    这也是挺有意思的。

    此时季成河道:“尽管美国市场我们进不去,但是其他国家的市场我们基本都能进去,毕竟我们的机器人是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的,不像是隔壁的海蓝汽车一样,还会对当地国家的汽车产业造成威胁。”

    “我们的机器人,是没有竞争对手,同时这些消费级机器人也不会冲击到当地的产业链,因此我们的机器人在全球各地里大部分市场都能进入。”

    “我们的团队正在为C7型机器人在多个国家里申请许可,预计一个月内就能够打通欧盟的市场。”

    “得益于国内以及国外市场的良好反馈,尤其是C7型号机器人的市场反馈良好,我们的机器人业务的总销量,今年有望达到六十万台左右,超过之前的预期,在超过五十万台销量后,我们的机器人业务就已经开始扭亏为盈,并进入高毛利状态!”

    “而到明年一月份,我们还会发布第二代的机器人中高端机器人,发布性能更好,同时价格相对比较低的机器人,把B系列机器人的价格控制在二十五万左右,进一步扩充市场容量!”

    “同时今年秋天以及明年春天,我们的机器人两条机器人生产线也会陆续投产,向市场进行更充足的供货,同时销量的扩大也会降低成本,给我们有了更多的降价空间!”

    “等到明年,我们将会把机器人的销量冲向百万台以上,彻底把机器人市场给做起来!”

    “只要明年的机器人销量达到百万台,那么我们的机器人业务的各方面成本就会被平摊到一个非常低的数据,到时候我们在机器人业务上将会迎来真正的大丰收,硬件毛利率预计能够做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同时软件收入也会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

    徐申学道:“百万台销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有了这个基数打底,制造成本以及研发成本就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控制,所以你们市场部门的任务还是很重的。”

    机器人业务再好,如果销量不高的话,受限于目前机器人制造成本的高昂、研发费用的高昂,那么也是无法赚钱的。

    按照智云集团高层制定的策略,是以尽可能的降低价格,扩充市场容量,牺牲前期的毛利润来换取更大的销量,摊薄更多的成本。

    按照之前的成本计算,销量达到五十万台这个节点后,那么大幅度压低售价的机器人业务就能够进入扭亏为盈的状态。

    如果销量能够达到百万台,那么硬件毛利率就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卖的越多,毛利率也就越高。

    因为机器人的生产数量越多,平均制造成本也就越低。

    而研发费用是固定的情况下,产量越大,那么平均研发成本也就越低。

    所以,对于智云机器人而言,是卖的越多,其毛利率会越高。

    当然,前提是能够把销量做到五十万甚至百万台以上。

    而这并不容易!

    说实话,也就只有智云集团这样的庞然大物,才能够在机器人上市之后的第一年,就把价格昂贵的机器人卖出去五十万台以上。

    换了其他的公司,就算能够拿出来同样的好产品,也缺乏这样的销售能力。

    智云集团,它不仅仅是技术强悍,还有着强悍的为各国市场的配套能力,拥有着遍布全球的销售渠道……而后者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国内的其他企业,他们的产品想要出海可不容易……很难和智云集团这样,把产品卖到全球几乎每一个国家的。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技术先进外,还需要其他领域的能力。

    比如为不同国家进行不同的适配,别都不说,光是一个语言问题就得难倒很多国家……你总能在海外市场里只弄一个英文版,至少一些主流语言都得弄上啊,比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俄罗斯语等等……全球各国的语言多了去,想要全部适配可不容易。

    同时全球各国的法律,风俗都一样,彼此间有很大的区别,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国家的法律以及风俗进行优化修改……这对寻常企业而言就更难了。

    但是对于智云集团而言,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智云集团拥有国内,甚至全球范围里最多的小语种人才,但凡地球上有比较多人使用的语言,智云集团这边都会有专门的语言项目组,为旗下各产品提供语言适配和优化。

    都有人说,国内小语种专业的人最好的就业方向就是去智云集团任职……

    此外,智云集团在全球各地的大量研发中心,这些海外研发中心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把集团的产品进行本地优化,以符合当地的法律、风俗、语言等。

    同时智云集团里的法务部门里,是有专门面向各国的专业法务团队,同时也会和一些国际或当地的顶级律所进行合作。

    智云集团玩法律,其实也很溜的!

    毕竟这是一个常年在全球各地打官司,不是当被告就是当原告,常年官司缠身的全球性跨国巨头。

    而智云集团里的法务部执行总裁,同时也是智云集团里的高级副总裁,正儿八经的集团高管。

    以上的语言,风俗,法律等诸多问题,是限制诸多企业把产品扑向全球市场的重要障碍……但是这些障碍,在智云集团里却是不存在相应的问题。

    最后一个,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渠道问题……这个也挺麻烦的。

    一个两个国家的渠道可以打开,但是十个,一百个国家的渠道想要打开,那就有很大难度了。

    如果想要和智云集团这样,把销售渠道铺遍全球,那么就是难上加难了。

    不仅仅是国内企业很难做到,其他的一些跨国巨头也同样难以做到。

    这涉及到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问题,比如产品本身就不适合全球开卖,竞争力不强等因素。

    而智云集团在这方面,很不巧又得心应手的很!

    因为智云集团的核心产品是手机啊,而且还是一个全球知名的顶级手机品牌,依靠手机为先导,智云集团能够在轻易的在各国建立起来销售渠道。

    随后铺设其他各类智能终端产品,如电脑,平板,智能手表、蓝牙耳机,VR眼镜以及智能电视,家庭主机等各类产品。

    同时伴随着智能终端产品的渠道,后头的软件以及互联网服务,各类半导体产品也跟着进入一些国家的市场。

    现在呢,智云集团的机器人产品,也利用了这一套遍布全球的销售渠道进入各国市场。

    所以,别看智云集团能半年内卖出去三十多万台机器人,其他企业就难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同样的机器人换一家企业来卖……它都卖不出去这个销量,更别说明年冲击百万销量了。

    智云集团的全球跨国巨头的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人家的触角真的遍布全球……哪怕是在美国也有面向各企业的各类半导体、软件服务啊。

    等季成河离开后,徐申学继续翻看着这份机器人的业务报告,又继续琢磨了半个小时后,这才放下。

    稍微休息后继续看起来了各公司的报告。

    海蓝汽车公司那边报告了在巴西工厂的推进情况,整体算是比较顺利,预计年底就能够动工了,同时该工厂的项目确认,也让海蓝汽车进入巴西市场更加容易,对方将会给予电动汽车更大的关税优惠,这将会有利于海蓝汽车在巴西地区的出口。

    同时海蓝汽车又报告,欧洲地区里的合作企业,试图重启谈判,并且表示已经放弃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只针对零配件在当地的国产率有要求,目前海蓝汽车和对方进行新一轮的接触。

    对此徐申学回复道:可以谈,但是底线不容突破,核心技术绝对不能转让。

    之前欧洲那群人还试图获得海蓝汽车的诸多核心技术,把徐申学给恶心坏了,直接来了个单方面中止谈判,撤回了所有投资计划。

    对方内部争论了几个月后,最后又跑过来试图谈判引进海蓝汽车,同时把关税也当成了筹码。

    这种情况下,该谈判还是要谈判的……做生意嘛,昨天翻脸也不影响今天达成新的合作啊,只要对方条件适合,海蓝汽车去欧洲建个组装厂还是可以的。

    这也涉及到了一个关税问题,目前欧盟那边正在酝酿针对海蓝汽车的关税上涨……他们觉得海蓝汽车的电动车卖的太便宜,竞争力太大了。

    法国,德国的汽车产业也是推动电动车的主要厂商,他们的电动车也搞的有声有色的……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然而他们的电动车不管是在技术还是成本控制上,都比海蓝汽车差了老大一截呢。

    以前海蓝汽车卖的都是高端车型,他们也不太在乎……但是现在海蓝汽车卖三十几万的海蓝SLMC以及海蓝MEV后,这些相对便宜一些的车型就开始冲击这些国家的汽车市场了。

    所以,有人开始说要拉高关税,避免本国汽车产业被海蓝汽车所冲击。

    这也是挺搞笑的,全球人都知道,海蓝汽车是个高端品牌,买的车都死贵死贵的……而就海蓝汽车这样的昂贵价格,一群欧洲汽车厂商依旧比不过!

    因为他们搞的电动车性价比更差,性能拉跨不说,而且价格死贵死贵的……竞争不过海蓝汽车。

    对于欧洲那边建成,徐申学保持开放态度,对方愿意的,条件不错的话那么就去建个厂。

    尤其是特斯拉那边也想要跑到德国去建厂。

    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海蓝汽车还是比较关注特斯拉的动向的。

    特斯拉要是跑过去,海蓝汽车为了保持在欧洲地区的竞争优势,大概率也会跑过去建个厂。

    但是如果条件不行,那么就不去了。

    汽车市场本来就非常复杂,海蓝汽车是不可能拿下全球所有的汽车市场的……这和海蓝汽车的产品好不好没关系,而是汽车产业地方保护的问题。

    总之在汽车产业上,徐申学的态度是能做就做,做不了拉倒……但是想要转移核心技术,别说门了,窗都没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