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05章 东周春秋时期—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繁荣
    东周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取得了显着进步,手工业蓬勃发展,商业活动也日益繁荣。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农业生产的进步

    1.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东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铁制农具相比传统的木、石农具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用性,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据《国语·齐语》记载,管仲对齐桓公提到:“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这里的“恶金”即指铁,说明当时铁已被用于制作农具。

    《管子》中也有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铁制农具的普及,为深耕细作提供了条件,使得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2. 牛耕的推广

    与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相伴而来的是牛耕的推广。

    牛耕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人力负担,提高了耕作效率。

    春秋时期,牛耕已多有使用,到了战国时期更是得到了广泛推广。

    河南、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均有战国铁犁铧冠的出土,说明犁耕在中原地区已经相当普遍。

    3. 水利事业的发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东周春秋时期,各国都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

    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

    着名的水利工程如芍陂(今安徽寿县安丰塘)的修建、邗沟(今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的开凿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 井田制的瓦解与土地私有制的兴起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兴起。

    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一变化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手工业的发展

    1. 冶铁业的兴起

    东周春秋时期,冶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春秋时期处在冶铁业的最初阶段,主要制作小件器物;

    到战国中、晚期,冶铁技术已相当成熟,能够大批量生产铁器。

    铁器的广泛使用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也促进了手工业各部门的发展。

    如纺织、制陶、制玉等行业都因铁器的使用而得到了显着提升。

    2. 青铜铸造业的进步

    青铜铸造业在东周春秋时期也取得了显着进步。

    青铜器物的制作更加轻便实用且多样化;

    普遍应用了器身和附件分别铸造的方法;

    金属细工工艺如嵌镶、涂金、夔金、刻纹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变化使得青铜器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限于统治阶级的礼器还扩展到生活用具、钱币等领域。

    3. 新兴手工业部门的出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一些新兴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并发展壮大。

    如漆器业、砖瓦业和玻璃制造业等。

    这些新兴手工业部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用品还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三、商业的繁荣

    1. 商业活动的活跃

    东周春秋时期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品交换需求。

    许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也被更多地使用于交易中。

    如春秋后期越国的谷价每石最贵时六十钱最贱时三十钱说明货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2. 商人的崛起与商业网络的形成

    随着商业活动的活跃商人群体逐渐崛起并形成了广泛的商业网络。

    如郑国的商人北走晋南走楚东贾齐足迹遍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经营着较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商人们通过长途贩运和跨国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当时社会上的重要力量。

    3. 货币经济的发展

    货币经济的发展是东周春秋时期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

    各国纷纷铸造和使用金属货币如布币、刀币、蚁鼻钱等形成了不同的货币体系和流通区域。

    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生产的需求加大货币的流通量激增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综上所述东周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

    农业生产取得了显着进步手工业蓬勃发展商业活动也日益繁荣。

    这些变化不仅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喜欢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