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零四章 洪流
    大晋宁康元年7月中,在李徽率使团达成同秦国的和议1个多月后,大晋朝廷正式派使确认认可和议条款。至此,确立了两国南北对峙的短暂和平。

    

    当然,双方订立和议的目的并非为了和平,而是双方都在争取时间,做好准备。

    

    对苻坚而言,1统天下乃是他的毕生之志,他是不可能放弃南下的想法的。但是,以丞相王猛为首的1批人的建议是,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稳定国内局面,并且解决秦国腹背的凉国代国这两根芒刺。

    

    苻坚信任王猛,当然也信任王猛的判断。虽然他本人觉得王猛有些过于谨慎,根本没必要这么谨慎行事。但是,多年来在王猛的辅佐下,大秦完成了1件又1件壮举,从1个关中的蕞尔小国1路杀出重围,令凉国代国俯首称臣,攻灭强大的燕国,灭仇池等国,完成北方1统。

    

    这些可以说都是王猛的谋略得当,决策从未失误。有王猛这样的人替自己谋划全局,苻坚觉得自己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所以,他宁愿相信王猛的判断,宁愿压制住心中的渴望,忍耐等待。

    

    对于大晋而言,对北方胡人的防备之心从来没有放松过。但在过去多年,北方秦国和燕国形成牵制,同大晋形成3足鼎立之势,互相之间攻伐牵扯。大司马桓温掌权之时,为了增加自己的声望和实力,将被北伐当做了1种手段,进行了数次北伐。仿佛给人1种大晋实力强劲,有收复中原的假象1般。

    

    但大晋的北伐连续失败,以及秦国灭燕1统北方,以及攻战梁益2州的行为,已经让大晋上下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警钟已经敲响,已经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刻了。

    

    大司马桓温活着的时候,虽然野心昭然,做出了种种不利于大晋之事。但终究是以强硬的形象成为大晋许多人心中可依赖的支柱。桓温1死,大晋朝野之中其实弥漫着1种恐慌无着的心理。

    

    故而,大晋朝廷上下已经到了必须要重新建立信心,重新建立新的权力架构和秩序,重新统1思想,面对强敌的时候了。大司马桓温死后的朝廷格局必须要有所变化了。

    

    这1点,许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

    

    谢安自然早就意识到了这1点。而此次短暂的和议达成之后,谢安知道,自己必须要挺身而出,为大晋掌舵。自己必须要将所有人凝聚在1起,共同为了大晋的生死存亡做准备了。

    

    7月十9日,1个秋雨飒飒的夜晚。谢安觐见了崇德太后。那1晚,谢安同老太后长谈了两个多时辰,于3更时分才出宫。

    

    次日,谢安约见王彪之王坦之以及驻扎姑塾的桓冲。1群人在谢安书房之中闭门密谈了1整天之后,达成了某种共识。没有人知道他们当天的谈话内容,但是有1点是可以确定的,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这大晋4大豪阀大族的掌舵者显然在利益交换和分配上,以及对大晋即将面对的局面上达成了共识。

    

    世家大族的利益或许各有不同,但在大晋存亡的问题上,他们的立场空前1致。即便是当初的桓温,也最终守住了底线,不愿意毁了大晋的根基而让北方异族坐收渔翁之利。更何况是现在,面临秦国意图明显的南下入侵的企图之下,更是会抛弃其他的纷争,站到这个最基本的立场上来。

    

    覆巢之下无完卵,世家豪阀的利益本就同大晋高度1致的,相互之间只要达成利益的分配和交换便可。

    

    此次密商之后的次日,崇德太后再1次集体召见了他们。之后,在崇德太后的许可下,确定了大晋未来的朝廷的侧重点,决定了大晋的政策方向。

    

    那便是,从此刻起,大晋朝野上下的所有决策都将围绕着未来同秦国的作战而制定。钱粮人力物资等全部向建立和训练新军,准备同秦国作战上倾斜。整个大晋进入备战状态。

    

    2十2日,朝廷下达圣旨,以谢安总领中书省,兼尚书仆射,吏部尚书,门下省侍中之职。加之之前所授的以后将军领中领军的职务。谢安事实上已经担任尚书中书门下3省的全部要职。这便是正式确立了谢安在大晋朝堂上的第1人的地位。

    

    虽然在不久之前,王彪之王坦之因为和议之事同谢安发生过争执。但是,在厘清了目前所要面对的局面之后,无论是站在大晋的立场还是家族的立场上,他们都明白,此刻不是内部不和的时候。

    

    这种时候,朝堂上当有主事之人。当然这个人未必是谢安。但王彪之年事已高,精力明显不济,难以全面主事。而王坦之虽当壮年,但他的声望同谢安无法相比。况且,在能力上,没有人会否认谢安的才能。

    

    再者,3大豪阀之间其实早已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和姻亲联系,绝无可能分崩离析。

    

    至于桓氏兄弟,无论是桓豁还是桓冲,他们此刻考虑的是稳定兄长桓温去世之后桓氏的影响力,能够守成已经是谢天谢地了。特别是桓冲,他本就无野心,能够稳定桓氏势力,甚至是做出1些让步他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他也根本无意,也绝无可能去争夺话事权。反而谢安是桓氏最支持的人选,因为谢安绝不会不顾大局,发起清算。

    

    正因为如此,谢安几无争议的得到了各方的认可,成为了大晋朝廷权力的中心人物。

    

    当然,作为利益和权力的交换,各方也是得了好处的。在1系列的重要职位的安排任命上,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家族子弟得到了较好的安排。而桓氏也是如此,之前桓氏养兵靠的是自己筹集兵饷,朝廷拨付甚少。现如今,朝廷许诺增加兵饷钱粮的拨付,以令荆州军和桓冲所领的江州和姑塾大军有更多的钱粮增兵养兵备战。

    

    通过这1次的整合,谢安用他高超的政治手段,平衡和团结了当前世家大族的利益,统1了思想,确立了以自己为权力中心的权力架构。将大晋朝廷的愕政策转向积极备战的方向上来。这1次整合,将有效的排除干扰,团结人心,凝聚力量,增强信心。具有极为深远和重大的意义。

    

    8月初1,朝廷颁布旨意。授谢玄建武将军、兖州刺史之职,加广陵国相、都督江北诸军事。命谢玄前往广陵郡招募劲勇之士,建立新军。广陵郡又称‘北府’,故而新军命名为‘北府军’。

    

    至此,在谢安的推动之下,募集训练新军,整合所有力量全力抗秦的局面初步形成,并进入正式的实施阶段。

    

    短短1个月的时间,大晋朝廷之中风云剧变,局势演进迅速。在面临强大的敌人的威胁下,在面临大晋灭国和各世家大族利益和安全湮灭的巨大危险面前,大晋上下以极快的速度便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上下同心的局面。

    

    往往只有在这种时候,大晋的世家大族们才会愿意团结在1起,拯救自己的命运。

    

    谢玄的任命下达之后,随后便将离开京城奔赴广陵郡。连日来,各种欢送宴饮连轴转。谢玄本就朋友众多,加之又好参与这些宴饮,人缘又好,所以为他办宴饮送行的人多的很。

    

    直到出发前的最后1晚,谢府为谢玄设饯行宴,李徽才得以携张彤云和阿珠前来相见。那1晚,谢安亲自弹奏送行之曲,谢道韫为谢玄写诗相赠,谢家上下情绪都很激动,特别是谢道韫,席间还洒下了眼泪。

    

    那1晚,李徽闷着头喝的醉意熏熏。

    

    谢玄特地拉着李徽的手醉醺醺的道:“贤弟,今日起,你我不得常见面了。从现在起,我的肩头担负重责。不过,我知道,你也将去徐州上任,届时我恐不能送你了。这段时间,我也同你谈论练兵和用兵之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今日之后,你我或许宴饮相聚的时间不多了,但将来,我们会并肩在战场上作战。我希望将来和兄弟共同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莫要担心我,我会做的很好的。我其实渴望着这1刻的到来,终于能够去做1些真正有用之事了。”

    

    李徽眼含热泪点头。谢玄是自己的贵人,也是对自己至诚之人。当初无意间的结交,没想到却成了莫逆之交。今日谢玄要去广陵了,李徽知道,谢玄此去,北府军的战旗将高高飘扬,并且建立巨大功勋。这1切都在自己见证之下发生,这多么令人激动。

    

    今日谢玄离开,便也拉开了1场惊天动地的南北争雄的大戏的序幕。此时此刻,李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历史的洪流正在自己身边滚滚流淌向前。这虽然是个混乱的时代,但是,也是个精彩的,英雄辈出的史诗般的时代。

    

    而自己,也即将踏足其中,成为这段史诗般洪流的1部分。只不过,自己扮演的将是怎样的角色呢?自己加入其中之后,这历史的洪流将裹挟自己前行,还是即将走向新的方向,新的历程呢?

    

    那1夜,李徽大醉而归,回府后呕吐不止。次日清晨,他甚至错过了为谢玄送行的时辰。
为您推荐